浅析小学语文中的经典诵读教学

2019-04-10 12:32马锋
课外语文·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教学

马锋

【摘要】国学经典对于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以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语文学科相关教学的促进更加直接有效。在广泛的经典诵读中学生能够大量积累知识,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大有裨益。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来进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践展开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语文学科素养

【中圖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年幼孩童中推广诵读《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可以迅速、有效地增加识字量。

(二)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童记忆的黄金时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著名的“用进废退”理论显示,如果不予开发利用,记忆潜能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反之,如果有效地开 发,就会发现其潜能极其丰富。《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大人都不一定能读通的内容,孩童幼年阶段极有可能不求甚解,但没关系,只要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够熟读成诵,随着将来成长后阅历的不断增长,慢慢领会其中的真意。记忆力的提高,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激发孩童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

(三)经典诵读,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终日醉心于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不但注意力涣散,还不同程度地产生好逸恶劳、浮躁自私、思维肤浅、为人冷漠等弊端。推广经典诵读,使孩子从电子屏幕前重新回归经典,不但可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道德修养的加强和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孩子们的抢手货。当孩童们对《论语》《老子》中的名句倒背如流,还能够活用于各自习作之中时,足见这些来自经典的养分已经被充分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认识不全面

经典诵读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并依据特定教材进行经典诵读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经典”和“诵读”是两个独立的概念。“经典”,原指可作为典范的儒家书籍,现指古代文化典籍著作。

经典不应仅简单理解为塑造了众多鲜活人物形象的“四大名著”和少年儿童耳熟能详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也不仅局限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礼记》等经书典籍,还更应该囊括国学涵养极高的《古文观止》《梦溪笔谈》《说文解字》《文心雕龙》《诗品》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其他经典篇目。

“诵读”就是有效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对经典著作诵读涵泳、浸润其中,并在这个广泛积累的过程中汲取养分、锤炼语感,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经典诵读的含义和目的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缺乏专业的师资配备

小学语文通常对于诵读教学多采取让自己学校的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教师负责。由于这些教师不是专职研究,通常都没有经受过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培训,大部分兼任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相关阅读书籍或者网上搜索相关知识来学习了解,势必难以提升经典诵读教学技能。另外,加之学校对这方面的相关集体研讨、讲座和报告等活动很少开展,造成学校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整体素养难以提高。

(三)经典诵读教学的教材呈现方式单一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部分是教师自主开发编制成校本教材,另一部分则是到书店选择某一版本的书籍作为教材。笔者登录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网站查阅,找不到明确的经典诵读教材,可见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缺少甚至是没有统一完善的教材。一些教师表示,他们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自己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寻找教学材料;另一些教师则是在日常教学或阅读中偶然发现适合学生诵读的材料和书籍,将那些自己认为好的经典篇目作为经典诵读的授课材料,比如一首诗,或者一则寓言故事等等。教材缺乏系统性编排,导致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没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现实生活层面去思考,只是简单地堆砌古人的思想结晶,这就会使经典诵读教学失去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三、提升经典诵读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认识

首先,学校应该组织人员编排经典诵读相关课程,对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提升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其次,各学段可进行集体研讨或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座谈会,互相交流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再次,学校可以指派教师前往将诵读活动开展得好的学校进行考察和观摩,深化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最后,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聆听蒋勋、曾仕强等名家学者对经典国学的独特解读。笔者认 为,《蒋勋细说红楼》《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等系列有声读物就可以作为教师职业之外提升自我素养的很好的补充。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经典诗文来说,读是领会其深刻内涵的最科学、有效的途径。对于经典诵读,在具体教学中可以运用范读、自读、对读、赛读、齐读、听读、配乐读、打卡读等多种充满个性化的诵读方法。

范读,指示范性的朗读,是常用方式。最开始可以由老师来范读,然后可选择一些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为其他同学范读。范读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诗文中的正确字音,感受文言诗歌的独特气韵,体会经典诗文的音韵之美。

自读和齐读。自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和方式读,享受与古人对话的惬意与自在;齐读比较适合晨读时进行,全班孩子高声诵读、反复吟咏,在琅琅书声中感受经典文化之美。

配乐读。经典诗文中很多都描写了非常独特的意境或者抒发了强烈的感情,选择合适的音乐在学生充分诵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读,能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经典诗文的意境中去。

打卡读。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适合家校沟通的学习软件走入大家视线。笔者在本班借助“晓黑板”学习软件,发布“90天养成诵读好习惯”的家庭作业,每位孩子自由安排课余时间,保证每天诵读一篇经典美文并将音频或者视频上传到打卡界面。孩子们每天先练习自己喜欢的篇章,再绘声绘色地动情诵读,小伙伴之间也可以随时欣赏对方的诵读作品并留言,进行鼓励点赞等互动。这样的每日打卡其实就是激发诵读兴趣、锻炼诵读能力、培养诵读好习惯的绝佳方法。

听读。近年来,媒体人士对国学经典的推广也越来越重视,笔者所在的福州市就有这样浓厚的氛围,福州新闻广播、福州左海之声电台就纷纷推出了《经典之声》《晓月唱诗经》等推广经典的好节目,节目精心编排,有电台专业主持人的范读,有专家深入浅出的解读,还有动听的配曲演唱,时长在5—10分钟,适合学生上放学途中倾听。笔者除了引导学生多听相关节目,还鼓励学生在“喜马拉雅”等有声读物平台上有针对性地搜索收听,既防止用眼疲劳也能高效利用时间,还能为感受经典开发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来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

不仅从学校层面可以开展全校性的群体诵读,在班集体内部也可以灵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本学期开学初,笔者在所执教班级组织“古诗开门考”,意在对暑假期间学生自由诵读积累的水平做一个检测。10月份,笔者借助《中国诗词大会》福州市笔试选拔的契机,掀起新一轮积累古诗、诵读古诗的热潮。课间时分,学生们在教室内自由组队,即兴围绕某个关键字进行“飞花令”赛诗,每每竞争到白热化阶段,赛者佳句迭出、应对自如,观者掌声雷动、大呼过瘾。如此氛围,何愁经典诵读不能扎实有效开展?

得益于这些活动的长期化、规范化、多样化开展,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诵读中积累的诗句与国学知识反哺到语文学习中,在经典著作中领悟的待人接物的道理润泽在个人的举止言行中,收效明显,取得了德育与教学的双丰收。

(四)重视与家庭的合作

“亲子诵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阅读方式,它不仅能提高孩子诵读的积极性,也是家长监督检查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笔者所执教的四年(7)班就于2017年元旦举行“班级亲子诵    读”活动时,邀请一些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此时,家长作为孩子的学习伙伴进一步增加了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和动力。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不会的家长可以进行补充,孩子已经融会贯通的,可以通过与家长的表演互动展示出来,真正落实到行动,知行合一。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其对最基本的习惯养成、礼貌礼仪规范和行为举止等各方面的教养有了感性认识,在读中学洒扫应对、待人接物,学大格局、大志向,更增进了亲子关系。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效性,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浸润学生的心田,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积淀为学生的文化心理品格。

参考文献

[1]张春红.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24).

[2]楊传海.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普童话,2015(1).

[3]张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考试周刊,2015(48).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