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瘫痪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行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肌张力及足跖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肌张力低于干预前,足跖屈角度小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肌张力低于对照组,足跖屈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瘫痪患者行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降低其肌张力,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
[关键词]穴位按摩;康复护理;脑卒中;瘫痪;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b)-0244-03
脑卒中即缺血性脑卒中,本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有研究认为,本病预后不但与获得有效医学救治干预时间有关,而且与康复期护理措施有关[1-2]。患者因运动功能的减退甚至丧失[3],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4]。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康复训练对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改善运动功能[5]、提高患者发病后的生活质量、促进整体预后好转均具有重要意义[6]。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与脑组织血流不畅、瘀血堆积等有关,实施穴位按摩能有效提高经络活性,改善局部血流,起到活血化癖的作用[7]。为更好地提高脑卒中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瘫痪患者80例,患者入组者后行知情告知,均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年龄为50~70岁,发病后预计生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排除发病后植物生存状态、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心理障碍、长骨骨折者,存在明确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0~70岁,平均(62.6±1.1)岁;发病时间1~30 d,平均(18.0±1.3)d。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0~70岁,平均(62.5±1.0)岁;发病时间1~30 d,平均为(18.0±1.4)d。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上实施中医内科对症支持处理,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对度过急性期,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以患者的肢体正常活动范围为标准,做好肢体被动锻炼训练,结合主动功能锻炼,鼓励并协助患者站立位功能锻炼,做好机体平衡能力协调,确保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观察组实施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主要以中医穴位按摩为主,针对功能障碍的上肢穴位,在选穴时嘱患者取坐位,以内关、合谷、少海及曲池4穴为主,操作者立于患者患侧,使用右手拇指及中指指腹间断按压内关穴及合谷穴。左手拇指及中指指腹間断按压曲池穴及少海穴,按压的同时使用另一手托举患侧上肢,按压穴位的同时,对肩关节进行被动运动锻炼。针对功能障碍的下肢穴位,选穴上将患者摆放俯卧位,取穴为涌泉、承山、照海及昆仑4穴,使用右手拇指及示指指腹按压涌泉及承山穴,左手拇指及示指指腹按压昆仑及照海穴,同样将另一手或嘱咐助手抬高患肢,进行被动运动,以上穴位按摩每天3次,每次持续15 min,并以连续干预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肌张力及足跖屈角度变化情况,粗大运动评定得分及两组的生活质量得分。
1.4 评定标准
肌张力评定使用改良Ashworth 5级法进行,临床评定如肌张力≥3级者提示肌张力过高,肌张力分级与肢体功能成负相关。足跖屈角度评定:以仰卧位下肢肌肉完全放松情况为横坐标,以足掌面与胫腓骨平行为纵坐标,通过特制量角器测量并记录。粗大运动能力(GMFM)以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表进行,分值为0~3分,其所得分值与粗大运动能力成正相关。生活质量评定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量表进行,分为6大项目,总分最高100分,分值与受检者的生活质量成负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肌张力及足跖屈角度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肌张力低于干预前,足跖屈角度小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肌张力低于对照组,足跖屈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