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
摘要:幼儿对“学习”这一概念还不甚理解,幼儿教师只能通过游戏等形式为幼儿创造学习环境,从而使幼儿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本文从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出发,简要阐述了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
在传统教育的观念中,“玩”与“学”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给幼儿创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且利用游戏化的方式教育幼儿,能有效消除幼儿的厌学情绪,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因此,许多教师开始逐渐将游戏化教学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一、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
1.消除幼儿的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在上学之初会有严重的厌学情绪,这是由于幼儿在幼儿园里会受到各种制度的约束,而且在幼儿园里没有父母的陪伴,幼儿会感到恐慌、无助,这种负面情绪加深了幼儿的厌学情绪。教师开展游戏化教学,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小组合作的游戏中,幼儿会感受到同伴的关心,有利于减轻幼儿的负面情绪,使幼儿的内心获得安全感。
2.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
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与不同的课程搭配,发挥游戏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在开展创造性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會被激发出来,这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感受能力,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在开展规则性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学到更多实用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幼儿的个性化特征,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更好地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1.在艺术类课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
幼儿园开展艺术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用艺术作品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由于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应当尽量避免让幼儿使用剪刀等有危险性的工具。在开展美术课前,教师可以先制作好相应的玩具模型,幼儿只需为模型上色即可。在幼儿上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为什么要使用这种颜色,并在课堂快结束时评比幼儿的上色情况,评出色彩搭配最佳、上色最均匀的作品,以此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热情。
2.在体育类课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
在体育类课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还可以保障幼儿的安全。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开展投篮游戏,但在正式开始游戏前,教师应当向幼儿阐明本次游戏的规则,如当他人投篮时,其他人应当站在投篮者的后方,而不应当站在篮筐下,这是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游戏过程中,如果队伍之间的比分差距较大,教师可以把分数最高与分数最低的小组重新组队,使各小组的比分尽量持平,这有利于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3.在文化类课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
文化类课程重视幼儿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教师的教学重点是传授幼儿基础文化知识。文化类课程与艺术类、体育类课程有所不同,文化类课程的形式较单一,课程内容也不如艺术类、体育类课程那样有趣,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游戏进行教学,便能变“枯燥”为“有趣”,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文化类课程的魅力。
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模拟类游戏,模拟具体的生活场景。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模拟日常买菜时的场景,使幼儿在该场景中感受加减法的实际作用。为增强模拟场景的真实感,教师可以提前将准备好的卡纸制作成人民币的模型,并将这些卡纸做的人民币发给幼儿,引导幼儿在该场景中使用人民币,这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语
喜欢玩耍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征,在教学中创造多种游戏教学方式,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基础文化知识,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郭雪芳.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7,(26).
[2]张雷.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
[3]周敏.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作者单位: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