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2019-04-10 09:10:48司艳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32期
关键词:肺源射血呼吸衰竭

司艳秋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病多产生于老年人群[1]。肺源性心脏病会导致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使患者的右心室扩大、肥大,并且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极为容易出现慢性呼吸衰竭的症状。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会出现缺氧现象,这会导致患者的多个器官功能受到损伤,并伴有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的症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上在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期间,会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本文主要研究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及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55-87岁,平均(70.92±6.85)岁;患者的病程为 1-13年,平均病程为(6.95±0.68)年。

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56-88岁,平均(71.85±6.93)岁;患者的病程为 1-14年,平均病程为(7.51±0.72)年。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接受本次研究[3]。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4]。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措施为:当给予患者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作息进行合理安排。

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护理措施为:(1)病房环境护理: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通风良好,将温度、湿度和光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患者在环境舒适的病房内接受疾病治疗和康复。

(2)心理护理: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病情较为严重,此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摧残,严重的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害怕等负性心理,这些负性心理的出现会使患者产生抵抗治疗的行为,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多与患者交谈,通过交谈向患者传达积极的信号,同时给予其合理的语言鼓励和安慰,使患者的心态得到舒缓,同时多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措施和疾病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3)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进食高维生素、低热量、低盐等食物,并增加对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限制对糖类和蛋白质的摄入;嘱咐患者在饮食上避免进食刺激、辛辣等食物,且患者需要禁烟、禁酒,控制饮食量;患者要少食多餐,且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4)用药的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会接受多种药物的治疗,繁多的药物会使患者产生烦躁的心理,负性心理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用药情况,导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不断下降,因此要全面向患者说明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且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时间等,使患者能够保持合理的用药,进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5)生活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实施合理的生活指导,促使患者保持合理的睡眠和休息,并且进行适当性的锻炼,嘱咐患者多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6)呼吸道的护理:患者在接受吸氧治疗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的调节吸氧流量和氧浓度;定时的为患者进行吸痰、拍背等,促进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对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提升。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后,统计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心肺功能,并进行对比。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相比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2.2 两组心肺功能对比

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2.94±5.58)%、FEV1 为(59.11±5.68)%、6MWD 为(209.94±19.16)m,与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FEV1、6MW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2 两组心肺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心肺功能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n)34 34左心室射血分数(%)62.94±5.58 50.26±4.84 FEV1(%)59.11±5.68 53.27±5.09 6MWD(m)209.94±19.16 194.59±18.92

3 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病多是由于患者支气管肺组织、肺动脉血管发生病变所导致,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5]。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情进展较为缓慢,患者在发病后,会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在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的严重症状。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这时需要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病情[6]。

在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在疾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以使患者的病房环境保持干净、舒适的状态,减少病菌的出现,进而使感染的几率大幅降低,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心理指导能够改善患者的心态,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对患者实施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指导,对提升患者的身体机能具有重要意义,用药指导可以保证对患者合理的用药,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呼吸道护理,能够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提高呼吸功能。

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相比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2.94±5.58)%、FEV1为(59.11±5.68)%、6MWD 为(209.94±19.16)m,与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FEV1、6MWD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被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源射血呼吸衰竭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