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的探讨

2019-04-10 09:10:48陈雅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32期
关键词:风湿性瓣膜心脏病

陈雅玲 王 欠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所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心慌气短等心功能失代偿相关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1]。针对无明显症状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多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当心功能分级高于Ⅰ级时建议行瓣膜置换术。长期观察发现,瓣膜置换术虽然能够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预后,但在围手术期也存在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可能导致患者预后不佳[2]。与此同时,临床实践也发现高质量围手术期护理在促进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疾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基于上述现状,本研究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7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顺序先后将研究对象分为一般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一般组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9-72岁,平均(56.18±4.20)岁。试验组中,男17例,女 18例,年龄 41-71岁,平均(56.13±4.18)岁。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给予一般组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手术配合,术后宣教等。给予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术前干预:①术前一天访视患者,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建立心理防御机制。②术前准备期间,多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与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如患者担心手术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治疗经验,并介绍以往获得满意疗效的病例,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缓解患者的担忧情绪。

(2)术中配合:①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②做好完善皮肤保护工作,提前骨突处给予赛肤润涂抹,预防压疮,并做好保暖措施,调节适宜的室温,备好取暖设备,预防低体温。③提前备好,各种型号的各类缝合线和止血用物,预防出血。④除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外,还需严密监测患者循环系统功能变化情况,预防心律失常、室颤等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干预:①擦净血迹,妥善包扎好伤口,②术后需由麻醉师,巡回护士和工作人员一同安全护送手术患者至ICU,特别注意患者病情,生命征,血氧饱和度的观察,防止各类引流管返流,堵塞,打折,脱落。③和ICU护士当面进行手术闭环交接④术后第三天下病房进行术后康复状态,切口恢复情况,心理状态等进行访视,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耐心给予具体详细的指导。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比较试验组、一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1日、出院当日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SAS中共包括20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1-4分四级评价,1分为没有或很少有,2分为偶尔有,3分为大部分时间有,4分为总有,其中5个项目为负性陈述词,20个项目的的分累计与1.25相乘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标准分常模分界值为50分,评分低于50分为无焦虑。SDS中也包括20个项目,各项目均评分分级及意义与SAS相同,其中10个项目为负性陈述词,标准分计算方法也与SAS相同,标准分常模分界值为53分,评分低于53分为无抑郁。

生活质量:应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进行评价,共包括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等8个评价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采用χ±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一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1%、22.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 术前1日、出院当日的心理状态比较

试验组术前1日、出院当日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2.3 术前1日、出院当日的生活质量比较

试验组术前1日的SF-36评分与一般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的SF-36评分高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所示。

表1 试验组、一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2 试验组、一般组术前1日、出院当日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s)

表2 试验组、一般组术前1日、出院当日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s)

例数(n)组别SAS评分 SDS评分试验组一般组t值P值35 35术前1日54.90±5.51 59.24±5.48 3.304 0.002出院当日47.55±4.19 52.07±4.28 4.465 0.000术前1日51.40±5.39 55.36±5.31 3.096 0.003出院当日42.21±4.60 48.11±4.49 6.710 0.000

表3 试验组、一般组术前1日、出院当日的SF-36评分比较(±s)

表3 试验组、一般组术前1日、出院当日的SF-36评分比较(±s)

试验组一般组t值P值组别 例数(n)SF-36评分35 35术前1日39.88±4.02 39.91±4.15 0.031 0.976出院当日56.19±3.96 50.46±4.03 7.144 0.000

3 讨论

本研究将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作为对照护理模式,评价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4]。由上文结果部分表1数据可知,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组患者,表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由表2数据可知,试验组患者术前1日和出院当日的心理状态均优于一般组患者,表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情绪。由表3数据可知,试验组患者出院当日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一般组患者,表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分析本研究所用试验护理模式能够获得上述应用效果的原因为:观察发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除因病痛折磨易产生不良情绪外,在术前因担忧疾病手术治疗效果、在术后因担心疾病康复效果及对日后工作、生活等的影响也较易产生不良情绪[5]。因此,在围术期除满足患者生理方面的护理需求外,还应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为我院结合综合护理、护理干预两种高质量护理模式的应用内涵和长期积累的护理经验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制定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首先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评估,然后针对不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需求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常规护理措施的盲目性。同时,该护理模式高度重视不良心理因素在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负性作用,通过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能够降低患者心理应激水平,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对临床护理的需求。因此,能够获得优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总结本次研究内容及结果得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现阶段临床首选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值得各大医院借鉴和应用。

猜你喜欢
风湿性瓣膜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0:52
中医新解心脏病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08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大学生(2017年10期)2017-10-23 18:35:06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20
药物水杨酸钠与5%碳酸氢钠耳静脉注射治疗猪风湿性后肢瘫痪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4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美托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