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2019-04-10 09:10廖黎滔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32期
关键词:心肌病缺血性心功能

廖黎滔

(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佛山528300)

继发性心脏代谢异常和长时间心肌缺血均会诱发心功能不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通常以肺循环淤血、体循环、心脏射血分数降低等为临床表现[1]。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也随之增长,居于现阶段多种心脏病发病首位。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以缓解心肌缺血、加强心脏能量代谢为主,进而有效缓解缺血所致的组织损伤情况,同时显著提升心功能[2]。临床使用率较高的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但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治疗效果欠佳。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此种疾病通过能量代谢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因此本次针对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对象。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由随机表法分成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入组标准:以上患者经血管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过图、体征等检查全部确诊,并和WHO中的相关标准相符[3],心功能分级为Ⅱ至Ⅳ级。排除标准:心包积液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律严重异常患者、休克患者、合并机体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患者。其中实验组11例男患,9例女患,年龄54-75岁,年龄均值为(64.5±2.4)岁,心功能分级:5例Ⅳ级、11例Ⅲ级、4例Ⅱ级;对照组12例男患,8例女患,年龄 55-75岁,年龄均值为(65.1±2.6)岁,心功能分级:4例Ⅳ级、12例Ⅲ级、4例Ⅱ级。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常规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开展各项常规检查,并口服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选择曲美他嗪(生产企业: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465)治疗,餐后服用,每次30mg,每天三次。以上两组患者持续治疗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再住院率和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6min步行距离;(2)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心电图检查正常,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则判定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电图检查结果优于治疗前,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则判定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或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判定为无效。有效与显效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均选择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率(%)表示,检验值为χ2;计量资料 χ±s 表示,检验值为 t,以 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为95.00%,对照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40例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LVEDD、LVEF

在6min步行距离、LVEDD、LVEF上,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对比40例患者治疗后再住院率

实验组中再住院0例,再住院率为0.00%;对照组中再住院4例,再住院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

表1 对比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n(%)]

表2 对比40例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LVEDD、LVEF(±s)

表2 对比40例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LVEDD、LVEF(±s)

组别LVEF(%) LVEDD(mm) 6min步行距离(m)实验组(n=20)对照组(n=20)t值P值治疗前0.35±0.11 0.34±0.12 0.275 0.785治疗后0.52±0.14 0.40±0.17 2.437 0.020治疗前61.01±5.47 62.11±6.57 0.575 0.568治疗后55.06±4.17 59.37±5.18 2.899 0.006治疗前235.36±21.33 233.09±20.57 0.343 0.734治疗后374.58±24.47 300.44±26.69 9.157 0.000

3 讨论

中老年群体中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而引起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包括心力衰竭,此种症状属于心脏病发展至终末期的一种综合征[4]。现阶段临床中治疗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通常以改善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和冠脉供血为主。常用的基础治疗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均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是患者大部分为中老年群体,发生缺血性心肌病后会明显减弱心肌供氧供血,导致心肌能量严重不足,再加上长时间的低能量供应,会显著降低缺血部位心肌收缩功能,进而加重心衰症状。此外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和多组织器官功能逐渐下降,进行抗心衰治疗所得效果欠佳,这就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并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质量[5]。

常规血供过程中,脂肪酸氧化的60%-80%供应于心肌三磷酸腺苷,仅从耗氧上看,葡萄糖供给的心肌能源优于脂肪酸,每摩尔氧化脂肪酸生成的三磷酸腺苷少于氧化葡萄糖生成的三磷酸腺苷,心肌缺血状态下供氧量显著降低,且存有一定限制,为了起到少耗氧多产生三磷酸腺苷的目的,需尽可能的抑制脂肪酸氧化,同时加速加量氧化葡萄糖。曲美他嗪属于一种哌嗪类衍生物,是临床中使用率较高的抗心绞痛药物之一。曲美他嗪具有选择性,能够减弱或消除长链3-酮烷酰酶辅酶A硫解酶活性,有效控制脂肪酸对心肌产生的作用和氧化,进而通过糖氧化代替脂肪酸氧化,促进葡萄糖代谢,提升心肌缺氧缺血时的能量供给,加速改善心肌细胞功能,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此外还能够缓解缺血所致的细胞酸中毒症状、激活线粒体,同时抑制产生氧自由基,预防细胞内膜受损和+溶解,改善由于缺血所致的灌注受损情况。这就说明曲美他嗪不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可不改变心肌供血供氧而提升心脏功能[6]。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的7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6min步行距离、LVEDD、LVEF上,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再住院率为0.00%,少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使用曲美他嗪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疗效,还能够明显增强患者心功能和耐受力,并有效预防患者再住院率。

总而言之,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心功能,增加耐受量并减少再住院率,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心肌病缺血性心功能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