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19-04-10 04:08:26邓玉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35期
关键词:治疗仪二聚体肢体

邓玉珊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361003)

肝胆外科常见病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炎、胆道肿瘤、肝囊肿、肝癌、肝血管瘤等,肝胆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胆外科手术的操作技术与器械均不断成熟,各种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风险逐渐下降,但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需卧床一段时间,卧床时因体位限制会影响机体正常血液运行,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风险[1-2]。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致病因素包括3 大类,分别为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静脉壁损伤;一旦形成血栓后严重者可能导致肺栓塞,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对疾病预后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研究纳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40 例,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DVT 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 年1-3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40 例,根据患者主观意愿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0 例,干预组:包括男性75 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在26-63 岁,平均为(44.5±6.0)岁;疾病类型:胆管结石21 例、胆囊炎19 例、胆囊结石25例、肝囊肿19 例、肝血管瘤10 例、肝癌26 例。对照组:包括男性77 例、女性43 例,年龄范围在25-63岁,平均为(45.0±6.1)岁;疾病类型:胆管结石19 例、胆囊炎20 例、胆囊结石24 例、肝囊肿20 例、肝血管瘤9 例、肝癌28 例。两组疾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所有参与本项实验研究的受试者或家属均在获悉操作程序和潜在的不适和风险后提供了知情同意书;均符合手术条件;术前检查无下肢DVT。

排除标准:排除经常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史的患者。

1.2 方 法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仪器设备:选择韩国元金公司生产的Power-Q6000 Plis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待术后患者意识清醒后及时为其解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目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获得患者与家属的积极配合,接通电源后正确连接输气管的插头与主机插座,协助患者穿上足部按摩垫与套筒,拉好拉链,打开电源开关后调整压力,一般设置为50-200mmHg,每日2 次,每次30min,一周为1 个疗程。需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压力不可过大或过小,及时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如压力过大情况下会加重患者不适感;如压力过小患者则影响促进血液循环效果,达不到预防血栓发生的目的。仪器使用过程中护士需增加巡视次数,嘱咐家属在旁陪伴,评估患者对仪器耐受程度,及时调整适宜压力。对照组采用传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术后为患者提供DVT 并发症健康知识教育,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危害性等,提高患者遵医意识,取得家属配合。术后早期带领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如抬高下肢;监测血小板变化,及时遵医嘱指导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为患者提供穴位按摩,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时,为其提供由远及近的肢体按摩,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D-二聚体浓度,正常值范围在0.001-0.550mg/L;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日、术后3d 时采集晨起空腹血,通过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D-二聚体。评估两组术后DVT 发生情况,诊断标准:测量并记录下肢小腿腿围,观察是否合并肢体肿胀、疼痛感受;如小腿腿围差值>0.5cm,则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给予诊断[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χ±s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评估两组D-二聚体浓度

术后3 日干预组D-二聚体浓度(0.59±0.15)mg/L,低于对照组(0.71±0.27)mg/L(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D-二聚体浓度(χ±s)

2.2 评估两组术后DVT 发生情况

干预组120 例患者中术后DVT 发生率为0 例;对照组120 例患者术后DVT 发生率1 例(0.83%),(χ2=0.833,P>0.05)。

3 讨 论

肝胆外科手术后合并DVT 是一种严重并发症类型,一旦发生对患者术后痊愈会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导致该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关系密切,因此术后早期给予患者积极预防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5]。

传统术后预防DVT 的护理措施包括穴位按摩、下肢活动、监测血小板、用药等,但下肢活动与穴位按摩等护理措施需耗费大量人力资源,且护士对按摩力度的把握不精准,无法较好满足患者舒适度要求,增加护士工作负担的同时对DVT 预防效果一般,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文章研究结果表明术后3d干预组D-二聚体浓度、DVT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发现,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属物理疗法,是采用机械方法取代传统人工按摩方法,作用原理指对多腔气囊循环反复的充气、放气,对肢体产生逐级压力,对大面积的肢体产生挤压、按摩效果,加快肢体血液循环速度,促进动脉灌注量,加速血液与淋巴循环,积极预防DVT 发生,消除术后肢体肿胀表现[6-7]。当仪器加压时血流加速会预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有效避免血栓形成,防止凝血因子粘附在血管内膜中,持续加压促进肌肉运动,预防萎缩[8]。相较于传统预防护理措施,结合仪器干预对肢体按摩力度均匀,可对深部血管与淋巴管进行按摩,积极预防DVT 发生。

综上所述,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后可有效预防DVT 发生。

猜你喜欢
治疗仪二聚体肢体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