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箫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育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到了幼儿教育的成效,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狠抓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工作开展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67-02
引言
人生的幼儿期是一个极其珍贵的时期,人们不仅在这个时期学会了说话,还受到了来自父母、老师的启蒙教育,是塑造自身人格魅力、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是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幼儿学校以及幼儿教师应该正视学前教育在人类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开展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活动,将德育渗透到学前教育教学中,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将孩子引导至正确的成长道路方向。
一、幼儿文学的学前教育价值
1.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形成。
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对幼儿具有极大地吸引力。研究证明,外界的刺激与影响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产生。幼儿文学作品通过吸引,利用想象因素刺激幼儿产生想象。幼儿文学作品具有甜美的语言、优雅的声乐和生动的图画,通过教师或家长创设的情境,把幼儿的听赏过程转变成主动参与互动的过程,让幼儿在吸收中产生想像,获得乐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品德的形成。
2.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儿童文学的思想性,有利于幼儿五爱情感的养成。人的情感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幼儿阶段进行情感教育对情感的形成具有奠基的作用。幼儿好比一张白纸,其情感的发展与形成与所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利用儿童文学思想性对其进行情感形成诱导,培养五爱情感。让他们懂得祖国的基本含义,结合游戏、专题活动等开展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等教育,培养其团结小朋友、热爱幼儿园等集体主义情感。同时,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幼儿接受与理解,如《悯农》一诗,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幼儿在问答中明白粮食生产的不易,体会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和不浪费粮食的行为习惯。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准则。其形成与环境影响和教育影响息息相关。幼儿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初期,可以从自信、真诚、友爱和克服困难等方面入手,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幼儿文学的趣味性特点,恰到好处的对其进行诱导和熏陶,促其正确、健康品德的形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工作开展
1.提升课程体系建设效度,将德育融入于专业教育的框架之内。
从中职院校所应奉行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其在于为社会以及企业提供具备专业化技术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对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学生不仅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准,同时亦应当兼具较高的职业素养。审视国内各地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看出,多数院校对专业教育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而米能给予职业素养教育以同等的重视,这是需要国内中职院校加以完善和改变的地方。原因在于,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不仅担负着知识传递的仟务,同时亦要向幼儿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灌输。这便要求每一个中职院校要注重提升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效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德育内容融入于专业教育的框架之内,从而让每一个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成为兼具较高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现代人力资源。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培养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特别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而言,更应该以培养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米来的建设者为己仟。因此,在实践中不仅要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传授,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认知,建立起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德育对学生米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一种渗透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态度,因此必须得到重视。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德育在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它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2.始终将德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学校应始终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设置过程中,而教师可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将道德教育渗透其中,并顺势教授学生怎样利用德育知识来规范自身行为方式,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可仔细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习惯与表现,并根据这些习惯与表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良好的进行表扬或是奖励小红花等,这样的奖励机制不仅增加了受奖励学生的自信心,还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励了其他学生培养良好道德的决心。
3.利用幼儿文学的德育因素,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教育方式与幼儿特点的契合性是幼儿德育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而德育功能是幼儿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充分利用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家长的诱导十分重要,通过必要的诱导,结合幼儿的个性感悟让幼儿文学的德育因素走进幼儿内心,并在内心中产生共鸣,激发幼儿的同感,促进幼儿品德形成的同时培养其初步辨别是非能力。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是通过感悟来实现的,因此家长或教师在讲解幼儿文学作品时应坚持引导高于讲解的原则,通过引导为幼儿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幼儿在教师或家长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想象能力,通过幼儿的独特感悟,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结束语
以上,我們对中前教育专业的德育工作开展进行了研究。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当注重德育课的重要教学地位,同时,仟课教师亦应当致力于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以便通过对德育教育效度的增进,来达成对学生实现职业素养科学养成的目的,如此方才可以让学生形成健全的心智,进而为其成材和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梦.探析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6(12):116.
[2]姬娜娜.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J].学周刊,2015(21):102-103.
[3]符秀娟.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