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2)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结石,易引起肾积水、输尿管梗阻、感染等并发症,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且随着腔道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的治疗方案发生巨大的改变,输尿管软镜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但对于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2,3]。本研究以10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输尿管软镜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40~68岁,平均(53.26±3.41)岁;病程2~6个月,平均(3.98±0.64)个月。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0~69岁,平均(53.31±3.44)岁;病程2~7个月,平均(4.05±0.6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CT、MRI等影像学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加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未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经体外冲击波治疗后无效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的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患有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合并严重的肾积水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患者取斜仰卧位取截石位,行全身麻醉,将其臀部及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首先将导丝逆行插入患侧输尿管至肾盂在输尿管硬镜的引导下,然后将输尿管扩张鞘沿着导丝置入,保留外鞘,边冲水边将输尿管软镜置入输尿管中,探查结石在输尿管上段的位置,然后拔出导丝,置入钬激光光纤,击碎结石,大小为1 cm左右,手术完成后,在输尿管软镜拔出后置入导丝,并将扩张外鞘取出,沿着导致留置尿管和双J管。对照组患者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后取截石位,使用稀释后的碘伏盐水对所有患者尿道进行常规消毒,在输尿管镜的引导下逆行将 F5输尿导管插入患侧输尿管至肾盂,远端固定导管与尿管。医护人员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俯卧位,将其腹部下方使用垫高,然后与加压冲水装置相连接,常规消毒手术部位,穿刺点位置选择12肋间与腋后线的交界部分,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穿刺,直至积水肾盂,将针芯拔出后有尿流流出则代表穿刺成功,将导丝沿着穿刺针外鞘置入,然后使用尖刀将皮肤与筋膜层切开,在筋膜扩张器的作用下扩大穿刺通道,观察输尿管镜是否进入肾盂并查看内部情况,在结石位置确定后将导丝取出,将200μm的钬激光光纤沿着输尿管硬镜置入,调整输出功率后将结石粉碎,留置双J管行肾造瘘管。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检测患者术后6 h、12 h疼痛感,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严重;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 d采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高速离心去血清,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清除率。
1.5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见表1)
2.2 两组血清创伤指标(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创伤指标对比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
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发烧、1例尿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8.00%,结石清除率为90.00%(45/50);观察术后出现2例发烧,并发症发生率为4.00%,结石清除率为96.00%(48/5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和结石清除率相比,观察组较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61,P>0.05)。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是组成腔内泌尿外科手术的重要部分,是临床输尿管上段结石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术中输尿管硬镜取石,易出现结石上移,从而降低手术治疗效果[5]。因此寻求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输尿管软镜逐渐应用于临床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创伤性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
输尿管软镜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具有微创、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随着输尿管软镜的辅助设备不断的提升,显著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由于软镜镜体较为细软,易于通过狭窄的输尿管部位,术中结石出现上移时,软镜可弯曲的头端可有效的将其捕捉,从而减少组织的损伤,且输尿管软镜鞘的使用利于有效的避免因多次进出输尿管而造成的损伤,有效的降低肾盂内的压力,且与输尿管鞘之间的间隙较大,易于冲洗液流入,进而避免冲洗液外渗的发生,保证冲洗速度,确保手术视野清晰[7]。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手术过程中由于需要穿过肾脏组织,且在冲洗过程中由于无出水通道,进而导致肾盂内的压力升高,且创伤性较大,导致组织出现损伤,从而增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治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 h、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略高于对照组。表明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有助于缩短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时间,降低疼痛程度。IL-6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血清中介导炎症反应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手术的创伤可导致其水平显著增加,CRP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反映指标,在组织受到损伤、炎症反应、手术创伤等情况下,CRP水平在数小时内显著的增高,待病情好转之后,其水平显著的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IL-6、CRP水平高于手术前,且对照组IL-6、CRP水平高于观察组,表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创伤比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大。
综上所述,输尿管软镜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均可有效的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相较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更小,结石清除率高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