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山,王晓冰2,贺双文
(1.巩义市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1200;2.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及我国围产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胃肠蠕动能力和神经调节能力较差,喂养过程更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影响生长发育[1]。益生菌对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8年7月住院的早产儿及低体重儿9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新生儿胎龄不足37周,且体重不足2.5 kg,排除伴有严重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中男27例,女20例,胎龄30~36周,平均(33.07±2.09)周,出生体重1.47~2.41 kg,平均(2.12±0.27)kg。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胎龄29~36周,平均(33.13±2.12)周,出生体重1.42~2.45 kg,平均(2.08±0.31)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治疗,并根据《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3]和《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建议》[4]进行人工喂养,出生12 h后开始经口喂养或管饲喂养,部分采用母乳喂养,部分采用同一品牌早产儿配方奶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或经胃管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治疗,每次1片,2次/d,用温开水水溶后服用,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喂养不耐受情况:记录两组新生儿腹胀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和留置胃管时间。喂养不耐受定义为每日呕吐3次以上,胃潴留发生3次以上,潴留量超过前次喂奶量的1/3,腹围增加1.5 cm/d以上,胃管内抽出物或呕吐物呈咖啡色,便潜血阳性。生长发育情况:每日早晨7点测量两组新生儿体质量,记录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治疗后2周体重增长情况,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测量两组新生儿头围,计算2周时头围增长情况。胃肠功能:记录两组新生儿初次排便和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动素水平检测:于治疗前、治疗后3、5 d,采集新生儿静脉血,离心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胃动素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生长发育指标比较(见表2)
2.3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见表3)
2.4 两组胃动素水平变化比较(见表4)
表1 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
表4 两组胃动素水平变化比较 ng/L
注:F分组×时间=16.94,P<0.05;F分组=7.43,P<0.05;F时间=9.24,P<0.05
益生菌制剂是一种能改善肠黏膜菌群、酶平衡的微生物制剂,主要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肠球菌等[5]。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成分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6]。本研究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结果发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通过改善腹胀、呕吐等症状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王莉莉等[7]在相关研究中发现,经早期益生菌干预的早产儿,其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显著短于未经益生菌干预的早产儿,认为益生菌可促进肠道内多余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增加早产儿营养摄入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体重增长与每周头围增长程度大于对照组,说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通过补充肠道内有益菌群,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脂肪分解及蛋白质水解,提高机体营养摄入能力,促进生长发育。
胃肠道功能的改善是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根本,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初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及大便频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提高胃肠道动力。原因在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使肠道pH值降低,影响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和定植过程,同时酸性代谢产物可促进胃排空及肠道蠕动,提高胃肠道动力,减少致病菌的滞留,使健康肠道菌群得以建立[8]。胃动素是分布于小肠促进胃肠运动及水、电解质运输的消化道激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胃动素水平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治疗后3 d、5 d,观察组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促进胃动素分泌,而胃肠道动力的提高还与胃动素增多有关。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肠道功能,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