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2019-04-08 09:11朱磊
文理导航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朱磊

【摘 要】核心素养是素养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或者发挥关键作用的素养,是当前历史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对提升历史学科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继而就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教学中方兴未艾的理念,指学生需要具备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具有学科性,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较大的差别,对初中历史而言,其核心素养主要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项内容。

1.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

第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史观,在学生的历史学习中具有指导性的地位与意义。第二,时空观念。任何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空间场域下发生,时空观念要求我们在历史认知中,要结合时代背景,从特定的时空环境,对历史进行观察与分析。第三,史料实证。史料实证以史料为基础,求真求实为目标,主要借助对可信度较高的史料的分析与梳理来总结、归纳符合史实的材料,从而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知,是历史学习中的基本方法。第四,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指对历史进行的理性分析与客观评价,是学生历史能力与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解释以记录历史的史料为依据,以解释者的历史理解为基础,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特征。第五,家国情怀。古代中国社会以家国同构为主要特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正是在此一背景下诞生,指主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是历史学习在情感、态度层面的集中体现,也是历史育人功能的主要标志。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虽然可以表述为五点内容,但五点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换言之,学生只有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从特定时空观念出发,借助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才能把握历史,也才能形成家国情怀。

2.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1注重历史分析,培养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在历史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不仅是坚持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历史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客观需要。唯物史观内容丰富,且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对初中生而言,有着不小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在唯物史观的培养中应该避免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而应该从历史分析出发,将唯物史观融入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中,在直观生动的历史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这样既能降低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培养的难度,也能在培养唯物史观,发展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能力。就以宋代市民文化的繁荣为例,宋代虽然积贫积弱,但市民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勾栏等娱乐场所遍布开封城内。市民文化的繁荣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商业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大城市,特别是都城开封、杭州,更是人口稠密。从此一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渗透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唯物史观。

2.2结合时代背景,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层来讲,时空观念指的是对时间序列与空间序列的认知,即从时代背景以及空间场域两个角度来了解历史。就以抗日战争为例,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發以来,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历时14年,这是时间序列,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部分省份沦陷,在多个区域均发生了重大的会战,比如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这是空间序列;从深层的角度而言,时空观念要求学习者从特定时间、空间的角度来理解、把握历史。就以历史人物评价为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有关他们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历史研究的热点,比如对秦始皇的评价等。前人在历史人物评价中存在着割裂时代的问题,最为典型的便是用现在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来对历史人物的行为、思想进行评价,严重损害了历史学科研究的客观性。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从特定的时代环境以及空间场域出发,来把握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3引入史料资源,培养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能力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能力,也是历史研究中求真价值导向下的必备能力。史料实证以广泛、多样的史料为基础,以实证为方法,有助于破除学生历史学习中的盲点与困惑,教学意义显著。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史料资源的引入,并从以下三点采取好有效的措施,首先,丰富史料的类型,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史料可以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而从史料的载体而言,则有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类型,比如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中,可以展现二战战地记者所拍摄的照片,让学生在直观的图片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其次,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史料不同于教科书,或其他历史读物,具有历史现场性的特点,就以文字史料为例,多以古文写成,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学生信息搜集、整理能力的培养;最后,培养学生的史料转化能力,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转化史料中的信息,比如将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语言,在转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史料的理解和解释。

2.4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历史解释

历史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其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历史研究以理清历史脉络,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为目标,历史研究求真的属性,使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历史研究又不仅仅局限于史实的分析与探讨,更有历史解释与历史评价的内容,而无论历史解释,亦或历史评价,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在学生深层次地认识历史史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成因,寻求历史事件的关系以及阐述历史事件的影响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就以罗斯福新政以及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教学为例,二者均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重要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以美国经济危机为背景,借助国家干预的方法,如修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等,破解了经济发展的困境,而列宁新经济政策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引导学生从客观的历史事件出发,对二者进行阐释,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得出国家政策制定必须符合国情的结论。

2.5立足情感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具有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在学生价值体系的塑造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家国情怀的情感属性出发,立足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家国情怀的起源,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家国情怀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表现。对当前学生的历史教育而言,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国家历史的发展进程其实就是民族融合的进程,教师在相关知识的讲解中,比如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等,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家国情怀的内核,教师要借助历史事件的讲解、历史意义的分析等渗透爱国主义,比如在近代屈辱历程的讲解中,让学生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生成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对此,教师需要从注重历史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引入史料资源、拓展学生思维、立足情感教育等五个角度采取好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俊利.基于课程目标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渊源与内涵[J].历史教学,2016(09):19-27

[2]苗颖.“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J].历史教学( 上半月刊),2017(3):47-54

[3]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2):71-73

[4]黄克勤,龙益军.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8(03):33-34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