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霞
【摘要】在教育改革促进下,学校的课堂发生了不一样地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中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就需要摆脱过去固定的格式,要用多种思维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好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 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时期学到的知识会对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去教授学生学会用多样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数学学习思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创设具有合理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在问题中融入故事情节来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也能够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解决问题能力。
如学习加法和减法时,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设计到问题当中。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题目。如孙悟空和猪八戒去买鸡蛋,孙悟空拿了七个鸡蛋,猪八戒拿了十个鸡蛋,问一共买了几个鸡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来设计题目,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地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好的对问题进行解决。
二、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来教学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想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教师就应该在课下多和班级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了解学生课堂上想要的教学方式,而且也要了解关注一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心理状态极其容易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以外,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
在課堂上,应该理解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也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从各个方面来思考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自己的解题方法,也要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的独到的解题方法,从而来寻找一种最优的办法进行解题。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机的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该多去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形象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实际生活,举一些学生能理解的生活中的问题就会使学生想要去学习,想要去解决问题。
例如,“开会做座位时,一共有40个人参加会议,每一行最多能坐6个人,需要安排布置几行座位?”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就会不一样。如有的同学就会使用一些小纸条来摆出来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每一个纸条代表一个人,然后得出需要布置7行座位。而有的同学会运用乘法来进行计算,计算6×6=36,36<40,不符合条件,6×7=42,42>40,符合条件,因此得出结论,需要布置7行座位。有的同学则会运用除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计算40÷6得出结果,判断出需要布置7行座位。学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每一种方法都能够正确的解决问题。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谈论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加快捷,哪一种方法是更加准确的。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开动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师可以给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自主的思考问题,比如可以分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给学生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给每一个小组制定一个题目,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学生对自己的题目进行总结概括。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帮助一起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建学习小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也能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多种办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海波.小学科学课堂引入微课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5).
[2]夏业云.小展台大舞台——实物展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A),2017,(02).
[3]黄小生,李夏夏.浅谈西藏农村小学科学教育探索及展望[J].天津科技,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