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淞阳 张晓梅
(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辽宁 锦州 121000)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曲艺艺术五百多个曲种中普及最广、影响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曲种。新中国成立后,相声成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深受百姓喜爱的全国性曲种。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理应用初心唤起担当,坚守艺术理想,不忘初心。
相声大师常宝华先生曾讲到,“相声到什么地方开什么火,进什么时代唱什么歌。”近日,由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第五代相声艺术传人杨振华老先生创作了一段名叫《十九大就是好》的主旋律相声,演出效果很火,作为徒弟同时也是表演者,我们深感荣幸。从创作到表演,再到观众及专家的反馈意见,《十九大就是好》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有三:
在传统的曲艺形式中,相声是“逗乐”的艺术,是最受老百姓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一段相声是否能把观众逗乐,取决于所制造的包袱是否成功。指望着在“正事”中制造成功的包袱,难以达到一段相声所要求的包袱的数量和相关内容的“幽默”程度。对于相声的创作者而言,在“正事”上即使生憋出了几个包袱,也不会有强烈的“逗乐”效果,只能是“小毗牙”,而不是“雷子”,所以,创作“主旋律”的相声是有难度的。这段《十九大就是好》相声取材于十九大报告。因为创作者独具匠心,敢于在当下相声取悦于观(听)众、创作流俗、甚至耍活宝、扮丑儿等题材大行其道所谓备受欢迎的时候,选材于宣传十九大报告、弘扬主旋律,赞美新生活上下功夫,大胆创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相声”表现内容,这不仅是创新,更是突破和挑战。
相声《十九大就是好》创作者杨振华先生紧扣时代脉博,从老百姓最关注的生活问题中挖掘素材,获取灵感,接地气,抓人心,懂人情,独具匠心地选取了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为基点,围绕土地承包、工资、住房、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通俗易懂地解读了十九大会议精神实质。不仅找准也把握住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意识、老的表现技巧与新的艺术手段之间的结融和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使节目即不失传统韵味,又能被更多现代观众接受。引入了电子钢琴作为伴奏乐器,它优美多变的音色和演员娴熟的演奏技巧相结合,使舞台表现更具活力,充满时代气息。实现了政治宣传艺术化、传统曲艺时尚化的良好效果。
无论是排练还是舞台上表演,我们一直追求功底扎实、配合默契,时刻谨遵师父教诲,把握住“尺寸”、“筋劲”、“劲头儿”,不仅要到位,还要有“味道”。我们在这里将弹唱、视频画面、角色扮演等有机融入,为这段主旋律相声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艺术表现效果。当然我们深知作品还有尚待打磨的空间及提升空间。
日前,锦州市“群文精品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相声《十九大就是好》给基层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赢得了阵阵喝彩。有位观众说“这段相声不仅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取材生活,表演生动而且雅致得体,落落大方”。“看了相声《十九大就是好》,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十九大”精神离我的生活这么近,我喜欢这段相声。”一名渤海大学的大学生这样说。锦州日报写了一篇题目为“新时代相声的文化担当——相声《十九大就是好》唱响主旋律”的报导。不难看出,百姓喜欢主旋律相声,能给他们带来耳目一新的享受,社会需要主旋律相声向百姓传递正能量。
“相声《十九大就是好》是在时代沃土中绽放的艺术之花。它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时代之声,守正创新,雅俗共赏,是以文艺形式宣讲十九大精神、唱响主旋律的好作品。”——文艺评论家、作家、张翠教授。“听了这段《十九大就是好》的相声,使人感觉到耳目一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相声创作而言,这是极对的箴言。为主旋律相声《十九大就是好》叫好”——渤海大学文学博士、教授、文艺评论家林喦。“这段相声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取材生活,表演生动。特别是以男女相声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尤显难能可贵,他(她)们的表演,挥洒自如,相得益彰,跳进跳出,维妙维肖,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锦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马国贵。
新时代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更宏阔的艺术视野和触动心灵的万千气象,与此同时,我们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为时代而歌,为人民抒怀,这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不忘的艺术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