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禄,张翰弘
(1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2南京大学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肾结核多发于20~40岁的成年人,其病变的部位、组织损伤程度与疾病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密切关系。现代临床研究发现,临床常规化验检查(如尿检等)诊断肾结核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提高肾结核的诊断效率,已经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CT影像学诊断法的肾结核检出率较高,现本文回顾性分析55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T影像学检查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详细资料如下。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55例肾结核患者,包括男36例,女19例,平均年龄(32.5±4.6)岁。患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尿痛、尿频等,少量患者出现间接性血尿、盗汗、低热等症状。
采用美国GE 680螺旋CT设备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测,先实施平扫后再进行增强扫描,必要时可以延时增强扫描。指导患者正确躺在扫描床上,将内定位线定于患者的髂嵴之后,将水平线定于患者身体的中线。扫描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为:层厚5~10mm、电压120kV、电流25mA、扫描时间0.5s/r、准直器宽度16mm×0.75mm。采用碘普罗胺对比剂,根据患者体质通过肘静脉注射,其注射标准为2.0mg/kg;注射之后的30s对皮质器进行扫描,并且注射后的80s实施实质期扫描,注射对比剂之后的15min,扫描延迟期。
统计行CT扫描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χ2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对本组55例患者实施CT检查之后,发现检查结果存在显著的数据特征(P<0.05),患者不同指标的CT检查结果不同,见表。
表 肾结核CT检查结果资料表(n=55)
肾结核是肾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在成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且男性的发病率明面现高于女性。现代研究认为,肾结核作为泌尿系结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肾脏蔓延至升高泌尿系统,但是这个过程缓慢,在发病之后,患者将会出现长时间的膀胱刺激症状,包括尿频、尿急等,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诊断肾结核的主要以膀胱炎为症状,除去引起膀胱炎的明显原因外,其余均应该考虑肾结核的可能,需要对疑似患者做进一步检查。但是在实际上,肾结核多为血行感染,很多患者为肺结核引发,当结核杆菌在血流作用下进入到肾脏后,会逐渐聚集在肾小球周围并繁殖,最终形成结核脓肿,脓肿破溃排入肾盂形成空洞,最终形成了肾脏感染。
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CT影像技术的诊断效果逐渐提高,可以为临床诊断肾结核病灶提供有效资料,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通过CT检查的曲面重建与多平面重建扫描的优势,医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立体观察患者的尿路解剖结构现状,并评估病变进程,并根据检查结果,诊断疾病;并且依靠CT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清洗显示肾盏、肾盂病变水平,进而对肾结核病变作出全面的评估。也有研究[2]认为,在早期肾结核的诊断中应用CT检查的效果不明显,但是随着患者病情发展,尤其是病变肾皮质出现干酪样坏死之后,会表现出多个囊状低密度应,病变的表现开始变得显著;而在CT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CT扫描肾脏的功能进一步增强,通过CT技术,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结核病变范围,包括结核累及范围,脓肿、积水等症状等。其中肾脓肿主要为其他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后经血液传播引起的,多囊肾则表现为双侧肾增大,可见大小不一的囊肿,囊中间存在正常的肾组织,并且在还具有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没有中央强化的现象。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对本组55例患者实施CT检查之后,患者的CT诊断结果较为典型,根据表1的资料可以发现,肾脏体积明显改变是肾结核CT检查中最常见的表现,占总例数的61.82%;肾盂、肾盏、输尿管增厚也是肾结核CT检查的常见表现,占总例数的56.36%。除此之外,单发性肾髓质髓腔、局部器官不规则扩展与肾实质密度不强化、强化程度低等都可以作用CT诊断肾结核的重要标准,组间数据相比,P<0.05。这一结果证明,在临床诊断肾结核时,进行CT扫描检查的时候和图像特征进行结合,可以精准对肾结核病变的状况与周围损伤的程度进行判断,有助于提高病灶检出率,具有推广价值。
综上,在肾结核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螺旋CT诊断方法可以获得肾结核较为典型的图像特征,这对于该病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手段,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对肾结核检查作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