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严严,陈 杰,王 骋(通讯作者)
(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肺癌为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由支气管黏膜或者腺体病变发展而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有无转移或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反应程度、耐受性相关,早期常无特异性表现且肺癌分叶征、毛刺征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表现不明显,因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至肺癌晚期,表现为疾病恶化、预后差且不可逆转[1]。多层螺旋CT是指具有多排宽探测器结构、球管的一次曝光能够同时获得多个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本研究旨在观察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82±8.33)岁;临床表现为低热、乏力、干咳等症状。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并有相应病理检查结果。②CT图像清晰且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肾脏等原发脏器或血液、免疫等系统严重疾病者。②对本研究涉及相关药物(含碘造影剂等)有过敏现象者。③躁动或配合依从性差者。④具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CT机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128层,选择德国Ulrich双筒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造影剂选择优维显(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370mgI/ml)。CT机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90~120mAs,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头部先进,指导患者吸气末屏住呼吸一次性完成胸部平扫,扫描时间约3~6s。扫描后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重建厚度为1.00mm。增强扫描使用优维显(370mgI/ml),总量60~90ml,注射流率3ml/s,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后行动脉期(注入对比剂后30s)及静脉期(注入对比剂后55s)扫描。由2名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图像并记录结果。
观察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及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灵敏度=CT检查阳性例数/病理检查阳性确诊例数×100%;特异度=CT检查阴性例数/病理检查阴性确诊例数×100%。
采用软件SPSS17.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理检查肺癌患者42例,多层螺旋CT检查肺癌患者40例,两者一致性高(Kappa=0.806,P<0.001),见表。
表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比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检查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4.12%(48/51),灵敏度为97.56%(40/41),特异性为80.00%(8/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污染加重,肺癌发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2]。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早期发现肺癌的概率不断上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改善。X线经济、方便,但分辨率差、对肺癌敏感度低且受胶片质量影响大,因而难以做到早期发现肺癌;普通CT肺癌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但同时存在辐射剂量大、价格高等缺点[3]。近年来,多层螺旋CT因分辨率高、安全性高、扫描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肺癌高危人群诊断中。
典型肺癌在多层螺旋CT中征象明显,肺癌间质血管具有向肿瘤外生长及肿瘤组织向周围组织蔓延浸润,表现为明显的短毛刺征;肿瘤灶边缘凹凸不平且呈花瓣状突出表现为明显的分叶征;肺癌病灶内纤维瘢痕组织收缩引起以三角形、线状或曲线影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胸膜凹陷征;肺内纤维收缩并向肿瘤聚拢致使血管中断或贯穿于肿瘤边缘,表现为血管集束征[4]。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一致性高,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这提示,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肺癌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高。经分析可能是因为,多层螺旋CT能够从不同层面对患者进行全方面扫描,清晰显示患者的肺部轮廓和病灶并对扫描数据重建,同时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5]。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肺癌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高,能够有效提高肺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