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勇,梁晓和
(1.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广西 南宁 530022)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评估患者猝死风险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为了提高风险评估水平,本文通过组间比较的方式探讨DC、DRs、HRV在心脏不良事件预测方面的价值,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60~83岁,平均(72.09±4.22)岁。将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1例),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7 d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人工取出伪差、干扰,计算机自动分析DC、DRs与HRV时域指标[1]。通过电话、门诊以及再住院的方式对纳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在12个月~24个月之间,平均(18.06±3.41)个月,详细记录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含心功能恶化、心源性死亡以及再发心肌梗死等[2]。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中有7(22.58%)例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14(45.16%)例患者发生心功能恶化,10(32.26%)例患者发生三支病变。
对照组与研究组在DC、DRs、HRV各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生命健康为危害较大,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死亡率高,早期进行风险评估,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3]。研究表明,HRV在预测心源性猝死方面有一定价值,HRV指标在致命性心脏时间中预测价值较高,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反映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性[4]。DC、DRs值测定不会受早搏、外界因素干扰,能客观反映自制神经系统调节心率的情况,同时能定量分析迷走神经活性[5]。本次研究,发生不良心脏时间的研究组在DC、DRs与HRV指标方面均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该结果提示上述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进行心脏不良事件评估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提示,HRV、DC以及DRs指标能客观的反应心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情况,可作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不良事件评估的重要指标。
表1 两组患者DC、DRs与HRV相关指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