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法平
引言:在义务教育教学阶段,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可以说是形成了一道分水岭,小学与初中数学之间从难度、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升入初中后,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与小学相比大大增加,而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因此有很多学生不适应这一转变而成为该门学科的学困生。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他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教学方式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注意教学细节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细节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与学生积极沟通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1.教师表达能力欠缺,经验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我国对于教育和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如今对于教师的任职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以前任职初中数学老师的大多是本科生,还有的是专科生。但是如今大部分初中的教师学历要求都是硕士研究生。因此就整体的教学资源来讲,师资力量是不断提升甚至是得到飞跃的。但是对于教学经验没有那么丰富的老师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储备不够,而是无法将自己的意图清晰的表达出来让学生们知道。就是所谓的“茶壶里到汤圆”。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学生知道了这一定理的来由,也知道公式的运用。但是这一定理是如何被发现,又是如何被证实的呢,这在生活中有什么具体的运用呢?学生在提出这些问题时,老师自己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又不能将这些知识重组的有趣,只是将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这样既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理念和考试制度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但是我国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博弈中,显然应试教育略占上风。这就造成了学生和老师在学习和教学中,目的都太过功利,就是为了考高分,而忽略了对这一学科本身兴趣的挖掘。比如在考试中,为了拉开差距区别人才,很多考题偏,难,怪,为了赢得考试在学习中也只能朝着这个方向展开教学,而偏、难、怪的数学题是严重超出了初中数学本身的难度的,所以学生学习时即使听懂了,但一做题又不会做,就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听就会,一做就废”是很多老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经验总结,也是学生自己的经验总结。
1.从备课时抓住细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磨刀不误砍柴工”,初中数学教学的细节问题也应当如此[1]。老师在课前备课时,除了既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还要拓展思考,比如学生在学习这一项内容时,比较容易联想到或者好奇的内容时什么,比如学习函数时,可以适当的进行一点高阶内容的拓展,但要视学生的情况而定,如果学生觉得这样的内容太难,那就换一个方向比如对于函数发展的历史,以及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方程问题,用动态的演示图加深学生的理解,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我们利用多媒体将其变的具象了之后,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简单。观察这样的备课效果和课件使用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并进行优化。
2.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一是标准化的上课流程让学生容易疲倦,二是学习思维还未转换过来,而学生的自控能力稍弱,还需要老师在细节上进行动态的把控。针对学生数学思路不清晰的情况,可以由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错题讨论”,把易错题进行分类汇总,并研究错点,明确考点,还要掌握这一类题对应的是所学的哪一项内容,在这样的“错题锻炼”下,学生的分类思维得到了锻炼,数学思维思路也逐渐清晰[2]。学生汇总后老师再针对其进行点评,形成老师和学生的良性沟通渠道,让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课后的阅读和延伸 初中数学教学对于细节的把控,不应该局限在课内,还要把目光放到课外。让学生喜欢一项事物,对一项内容感兴趣,最好的方式是将这项事物的过去和趣事向学生展开,吸引学生。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数学家们的相关书籍,或者名人轶事,还可以去科技馆,感受数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学生多了解,才会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不再认为数学是枯燥的,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学好数学。
数学这门学科有自己的精彩之处,因此老师要充分备课利用好教学设备,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注意力,动态跟踪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易错归纳,并鼓励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锻炼数学思维提高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