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绍刚
前言:现今社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为人处世及知识文化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对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中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丰富了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同时,更要注重信息技术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程度,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趣味性,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现今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存在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现象,而且我们不能以学生学习接受程度划分他们的优差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方式来发掘他们掌握程度,将道德与法治课程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结合信息技术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互动游戏、PPT、动画小短片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感受学习的趣味同时掌握学习知识,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去自主学习,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何去掌握知识点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稳步中提高和发展[1]。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自然成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教学手段。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十分注重对个人德性的修养和追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等经典名句,在传统文化传承与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方面目的高度一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方式,以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途径,在教给学生要怎样待人待物,与人相处,友爱互助,自省自悟等,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道德素养,领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的。例如,学校可以组织进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街道上进行环境的爱护和清扫,并在这其中进行相关的视频录制,在实践结束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视频影音资料的回播,然后,教师针对此视频让学生组织进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头脑的风暴,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的认识到学习的重点要点,在理论学习上提升了一个高度,同时也是得到了一个表达、表述自己观点想法的机会,在口头表达能力上也有了进步,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助力[2]。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相同的教学方式下不同的学生的掌握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如何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和发展是教师需要研究的。在实际教学应用中,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基础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不能去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学习的技能知识,达成学习目标。这样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可以取信息技术的长处来分层次的布置学习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进来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3]。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情境组成的动态系统,是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课堂教学不能只是由教师在课前按照教材将课备好,在课堂上单一的跟学生灌输知识点,在课后学生完成布置的作业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师生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氛围情境中通过多方互动与学生完成教学过程[4]。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执行教学目标,而应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机制,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来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的目标相结合。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充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学。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都得到全面提升。适时的对既定的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查缺补漏,及时调整。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才能更好的完成道德与法治既定的教学目标[5]。
总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课堂上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不断配合以及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及配合自主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教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素养,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