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超
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今,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在教学中也开始关注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在历史教学中,由于理论性突出,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学生也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需要进行创新和调整,以教学实践为基础,积极地构建合理的核心素养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从本质上来说,兴趣是决定行动的一种核心因素。只有具有足够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但是,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由于内容冗杂、枯燥,理论性多,所以很多学生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学生的深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从本质上来说,历史知识之所以可以流传几千年,一直到现在都家喻户晓,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具备令人深思的内容和哲理。而这,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可以让学生更深一步地认识历史,从而对历史产生兴趣,从而形成历史思维。
2.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实质上来说,高中历史,其实是一门典型的文科型学科。在这一学科中,也会涉及到很多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也都是采用知识教育为主。但是,这种方式却很难让学生产生历史学习情趣,并且,在学生背诵知识的过程中,还很容易产生一些碎片性的记忆,从而对历史的掌握不够完整。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那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活学活用,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状态,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1.加强各种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合理地延伸课堂内容 在现实情况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众多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并且拉近知识之间的联系,适当地延伸课堂内容。其中,在这里需要注意到的是,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拉近历史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比方说,在学习“中日甲午战争”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解历史时间、背景以及关键任务和不平等条约等内容,还应该要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现代和当代为背景来分析中日之间的关系,例如抗日战争、3.15日本核辐射地区生产食品的事件等等。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日甲午战争,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怀。
2.合理地设置问题并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从本质上来说,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想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思维引导。并且,在很多历史知识中,也具有着批判性。所以,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可以采用有效的方式来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再展开教学。
比方说,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设置一些灵活的问题,例如:“如果你是希特勒,你会不会引发世界大战?”“为什么中国在二战中与美国是合作国,却还要“抗美援朝”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全面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可以去感悟历史,从而加深对历史的印象。而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3.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也就更加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性,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比方说,在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或图片来为学生介绍英国在当时的背景,将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然后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深度,并且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语: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在实际情况中,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那么教师就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方说延伸历史知识、构建合理的历史教学情境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