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佳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继续学习,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要求,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一个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完成特定的语文教学任务。因此,我认为现代老师必须具备以下教学技能: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学口语做到规范,做到语音正确,用词恰当,说话符合逻辑,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生动活泼。其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立足于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再次在教学设计上,要了解教学的一般过程要求,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注意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相适应;环节要确定,步骤要清晰,安排要合理,规划要具体,具有创新意识,努力求得创新。最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率。
在当前来看,小学的教学任务还是需要依靠学生们的兴趣来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自身的认知较差。他们的在认知层面是无法和成年人相比的。因此,他们并不能认识到学习语文的用处是什么。这也就让他们无法主动的去学习语文。甚至会因为繁重的作业而对语文产生排斥。第二,对情感的控制不到位。小学生也无法掌控自身的情感,因此一旦遇到了不喜欢的文字那么他们就不会去学习。这也是当前小学生们学习语文中的一个难点。基于这两点,就需要利用兴趣来促使小学生学习语文。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的学科想要学好,都是需要从基础做起的。而语文的基础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是音,学生们学习好拼音是非常关键的,这样遇到了生僻字在看到了拼音后也能够读取。并且我国的许多文字的发音都是和其意义相连的,学生们在读取了声音后,大致也能够了解到字的意思。这样有利于学生们日后的学习。第二部分是句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字与字之间能够组合出很多的意思,因此句子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在学习了句子之后,就能够快速的掌握文章。这是通往文章学习的必经之路。而事实上,文章的学习中,句子也是重点。最后是辅助部分的学习。这部分就相对复杂一些。因为语文学科之中,辅助的东西非常的多。既包括标点符号,也包括了语法。这些都是帮助句子表达意思的手段。也是需要长期磨炼才能够学习到的东西。学生们想要学习好,就必须要从这些入手,如果基础的东西学习的不好,在未来学习写作和了解文章主旨的时候,就会异常的困难。这也是许多的学生学不好语文的原因之一。
人们称赞演员常说的一句话是“演啥像啥”。我们教师虽不是演员,但也应该在教课时进入角色,“教啥像啥”。语文教材不少的课是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感情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入情入境,表现出这种感情。教黄继光、董存瑞,就要创造出激昂悲壮的情感氛围,使同学们感奋不己,甚至潸然泪下。讲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就要以优美动情的语言,或朗诵演讲,或引征抒发,或出示形象媒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历史故事的课文,就要模仿古人的举手投足、眼神语调,使历史人物形象再现在同学面前。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信任学生,提出让学生自读、自学,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己读书”的能力,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我把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读书、思考、议论、质疑、练习。”教师的任务是导学、促学、解疑,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发挥语文学科德育功能方面,我主要是让学生“读文以悟道”,不能领悟的。再辅之以教师的“解文以传道”。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方面,我不赞成急于求成,还没有让学生领会教材真谛时,就要求学生“表情朗读”。我提出“表情,必须有情;有情,必须知情;知情,必须读书。”只有理解了教材,受到了教材的感染,才能“表”出“情”来,否则小孩子读书会“装腔作势”,不利于提高阅读能力。作文教学应遵循“生活第一”的原则。因为没有生活的文章最难写。让学生硬着头皮去写,只能搜肠刮肚,写出的文章也是套话连篇,人云亦云,甚至可能逼着学生去说假话,说自已不情愿说的话。因此,我认为不应该让学生只写命题作文,而应另辟蹊径,开辟作文新天地。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提出了“六变”,即:变无话说为有话说;变教师命题为自由命题;变少写为多练;变训练项目的分散为集中;变小课堂为大课堂;变一种批改方法为多种批改方法。这个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作文能力迅速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努力学习、挖掘潜力,掌握较高水平的职业技能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培养自己更高水准的道德养成,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