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时,教师们不应该把课本放在一边。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从而,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到教材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大多数学生几乎不读课本,认为课本上的知识太浅显,一看就明白了,并没有深入思考的方式。例如,在圆锥曲线章节的第一节中,椭圆的标准方程,不仅是寻找椭圆的标准方程,而且,上面还介绍了其他曲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解释和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将来可以使用类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老师们应该探索教科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启发学生。
众所周知,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对教材的学习,牢牢掌握定义、定理、公式、定律等基本知识,计算习题才会得心应手,迎刃而解;同时,教材中列举的例子,具有普遍代表性。如果能指导学生在课后,认真学习这些例子,他们也能得到拓宽思维的效果。尤其是在学习了一种新的方法后,解决问题、写作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实例为基础,所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更为重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解题后的反思尤为重要。通过对已完成的解决方案的回顾,以及对结果的重新考虑和复查,就可以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学生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发展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技能。数学教学中问题层出不穷,它们也是多样化的。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和任务只是解决问题,而没有深入思考和总结,那么,永远不可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数学知识的有机联系是纵横交错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都能达到同一个目标。即使一次性的问题解决是合理和正确的,也不一定能保证一次性的问题解决是最好的想法,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做完这道题,这使自己松了一口气。但是,应该进一步反思,多探索一个开拓思路,检查知识,把握规律,权衡利弊的解决方案,在更高的层次上,更有创造性地学习、探索、总结,使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
第一,仔细审查的话题,每个文本、数字、字母、符号、图形,但必须快,可以使用一支钢笔在已知的条件下,潜在的条件和需求解决问题,逐个标记出来,有些问题也较长,必须联系上下文仔细思考,理解其意思。不要漏掉细节。把问题读几遍。不要简单看一眼就过了。
第二,要看清楚这些问题属于什么知识范畴,考虑这个问题和以前做过的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点,看测试的是什么概念和技巧,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另外,在做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忽略那些干扰因素,避免被过去熟悉问题的思维所影响。在解决问题时,如果我们总是片面地思考问题,容易受到概念的干扰,导致解决问题的偏差。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在应用一些概念、定理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时,往往忽略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要解指数不等式,先定底数,再取对数原理;解决排列组合混合应用问题,先组合后排列原则。忽视隐含条件,挖掘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正弦、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基本不等式相等的条件下,建立几何图形,求公比q,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方案条件下,跟踪范围等,都是学生问题解决问题时容易发生的情况。因此,学生必须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分析,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将正确的方案运用到案例中,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从而,降低错误率。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数助形”或“数解形”的方法,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简化许多复杂的问题,抽象出具体的问题,从而,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高中数学数学组合部分,供参考。
(1)求解集合问题:在集合运算中,集合的交点、并集和补集,往往采用数轴和维恩图的方法来处理,从而,简化问题,使运算快速清晰。
(2)解析几何解题: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数与形的结合。在解题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数与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研究点、线、曲线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求解方程与不等式问题:在处理方程问题时,将方程的根问题视为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在处理不等式时,从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出发,结合相关函数,重点分析其几何意义,从图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求解立体几何问题:用坐标法研究立体几何中点、线、面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将抽象几何问题转化为纯代数运算。
(5)求解函数问题:利用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函数图像的几何特征与定量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字与形结合的特征和方法。
总之,熟练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通过系统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调整每一次解决问题的心态,探索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由此,学生将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总结,获得必要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做题的准确率,使其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维质量在更深层次上得到升华。同时,注重数形结合的综合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