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克振
自化学课程开设以来,教师始终是以科学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进行化学教学的。教师是无上的权威,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学生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学到什么程度,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接受和服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课程教学主张“教”要服务于“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主人。
生成性课堂解放了教师,解放了教材,解放了学生,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呈现出动态的、生机勃勃的特点,那什么是生成呢?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通俗的讲,“预设”就是“计划”而“生成”的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的“变化”。生成性教学认为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的。那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生成性教学呢?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依据和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做教材的奴隶,把教材中死内容变成活知识,进而使学生把学活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在挖掘教材时,把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理清,认识到他们在教材中的位置,将知识精心排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利用新教材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设计“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揭示化学科学的奥秘。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所包含的实质内容和关键因素,才能做到胸中一盘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过程就是预设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生成的质量依赖于预设质量,生成不是盲目被动,而是需要教师积极引导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它会随着课堂的生成而有效地调整。许多成功的案例表明,越是准备充分,越是能够预设的,也是越能够生成的。尽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谋划上课过程的“一丝一毫”,但能为课堂中的不确定性预设出多个“通道”。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要有意地设计一些陷阱,让学生形成思维障碍,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探究发现交流撞击,然后在课堂上自然形成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也就是说,有创设性的预设,能与生成相得益彰,使课堂亮点闪烁,流光溢彩。
在实际备课时,我们可以采取具体的做法是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的设计上进行充分的预设。在教学的具体内容上,必须认识到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用亲身经历的成果促进新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内容“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授课,教师进入课堂时,带一个大番茄,然后分别插上两根学生熟悉的铜片、锌片,再接通学生熟悉的音乐贺卡,学生非常惊喜地发现,番茄居然能使贺卡唱起来,那种兴奋简直无法言喻。教师趁热打铁:“我们完全可以造出一只水果电池,其电能足以点亮一个手电筒。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课后交流。”学生的兴奋点达到顶峰,完全投入到探究“为什么番茄使贺卡响起来的情景中”。
为了在课堂流程中能成功捕捉到生成点,在教学设计时有必要考虑预期课堂的发展及学生的反应,要设计师生交互的课堂。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学生成了教师的接收器,成了一个知识容器。在这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单向传递,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师常常采用控制性的手段,力图使学生所有的表现都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害怕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学生除了记住了一定的死知识外,很少有真正的发展。生成性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授”过程,而是教学中多因素的互动过程。生成性教学因为有互动,所以才有新的信息、资源的生成。
不论预设有多丰富,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也是一张“白纸”。教材的挖掘,课堂的预设,都是为课堂的生成而服务的,生成是预设的更高境界,它也会随着预设的关注而更加精彩。只有有了教材的挖掘和充分的预设,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才会成功捕捉到学生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才能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想法、观念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的预设程序或内容自然成为生成。但是课堂教学的生成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师生对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的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情况,对新知识质疑分析,达到自我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由于不断生成的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层面非理性化的错位。必然使主干树上的生成树杈不断衍生。这时就会出现课堂秩序的失控,学生随意发表意见,出现低效率、低水平甚至思想认识错误的现象,那就比课堂上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糟糕。课堂动态生成教育中,我们该如何把握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要用学生的眼睛来观察,用学生的心灵去体验,用学生的方式去研究。只有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意识。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这是动态生成的关键环节。例如: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时反应的现象较丰富,学生观察到了有黑色颗粒物质生成。就有学生讨论生成的物质,这时教师要避“异”就“主”,引导大家讨论主要现象避开异常现象,这种引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控制教学的容量,增加有效教育时间。如果教师花很多时间与学生讨论副反应,则容易冲淡教学主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和生产、生活,化学实验现象能满足学生感知的需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验教学以激励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形成新的生成点。
“生成”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的。生成信息不断地涌现,常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感。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抓彩”,敏锐地捕捉节点,那么根植于实践沃土的生命之花将不断绽放,课堂教学也因生成而变得美丽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