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国
数学属于众多学科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策略,除了需要让数学课程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之外,还应在生活化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效果。但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着教学方式老旧以及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构建生活化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生活实际来对教学内容予以设计,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予以更好的消化理解,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1]。小学数学教师在对生活素材予以选择的过程中应科学运用、适当添加,特别是生活当中的趣味数学现象,更应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来丰富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的节日,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之中,然后在联系学生生活,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生日等。在逐步引导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各个节日的日期,增强实际生活中的亲情关系,使他们能在更多的实际生活感悟与体会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并能积极投入到相关研究与探索中。
构建教学情境属于生活化教学的重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营造出生动的生活化教学情境[2]。小学数学教师在对生活化教学情境予以实际构建时,应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并结合小学生在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以此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文教学之中,更加专注的听数学老师讲述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6-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出一个和生活相接近的教学情境,即将教室模拟成超市,让学生扮演收银人员,教师则扮演到超市中来购买商品的顾客,学生课桌当中的橡皮、课本以及文具盒等就是商品。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标好每样商品的价格,并确保每样商品价格在10元以内,然后教师再去购买学生的商品,学生则需要计算出教师购买商品的总价格和需要找给教师多少钱。通过对生活化情境的模拟,学生在扮演收银员这一教师的过程中能够对6-10以内的加减法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习到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纸张之中,总会有忘记的那一天,只有在生活当中对其予以不断的运用,才能够将其深深的印刻在脑海之中[3]。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应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实践活动,以此来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生活实践相接触,进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前需对教材内容予以仔细的筛选和阅读,从中选择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收获更多的东西。
例如,在教学单位转换有关内容时,教师可先在班级群当中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购物的过程中适当的让学生自行购买商品,并在付款前让学生自己先对钱数进行计算,最后再来验证结果。亦或是让学生自己到家周围的小商店中去购买东西,自行付钱,以此来锻炼学生在实践生活当中的单位换算问题。
结语:总而言之,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及教学方式单一等相关方面,进而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在小学数学的教育研究工作中,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多方面、多层次探讨。生活化教学的应用,除了能够让课堂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之外,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生活化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式,进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