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平
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使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这一发展形势下,将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教育深化改革的需求,是教学效率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因此,充分认识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并将两者有效结合,是当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和基本要求。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起来,教师首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便能够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师在讲解基础的音乐知识时,可以将音乐和图文合理地结合,这样在给学生讲解时学生就能够更容易接受。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不要只是单纯地播放音乐,可以将图、文、声、像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之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音乐《茉莉花》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2004 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小女孩演唱歌曲《茉莉花》的片段,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在学唱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一边教学生演唱,一边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各种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置身于花海之中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更有兴趣学唱这首歌,同时也让音乐课堂更高效。
游戏也是低龄儿童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同时,游戏也有开发智力、引导思维、促进小学生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益智类游戏的方法,使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智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爱上音乐学习。角色扮演的益智类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音乐的学习与认知。多数小学生歌曲描述的对象是植物或者小动物,着眼于强化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更好地对音乐学习进行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音乐中所涉及到的角色进行充分的扮演,以此来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曲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组织两个学生对黄鹂鸟和蜗牛进行扮演,通过多媒体将这首曲目播放出来,让学生对着屏幕、以动物的特点为依据进行自身扮演角色动作的演绎,这样学生就能够对不同动物的特征进行学习和领悟,借助肢体语言和旋律对音乐进行充分认知。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音乐教育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和感悟,通过音乐教育要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五年级下册的《走近戏曲——画脸谱》,主要是引领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初步分辨京剧脸谱的特点以及各代表人物,了解京剧的节奏和韵味,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情感。由于教师本身戏曲功底的限制,很难通过自身的言语表达让学生感受京剧独特的深层次的美,学生对于戏曲也不太感兴趣。这时,信息技术就是极好的辅助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京剧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将不同的脸谱和代表人物——黑脸的包公、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金脸的孙悟空用最直观的手段呈现给学生欣赏。夸张的脸谱造型和五彩的京剧服饰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戏曲画面令人目不暇接,感受到了不同戏曲名家的演唱风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而且信息量较大,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内容较少,较为枯燥的缺点,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只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进行模仿,而在信息技术运用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即在教学中教师先录制好所要教学的视频,然后发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记录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唱不准的音调,在课堂上用问题讨论的形式和师生积极展开交流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的意义重大,不仅顺应了教育发展进程,而且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体现了小学音乐教学的与时俱进。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教学内容中适合融入信息技术的音乐知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寻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地以学生为本,秉承着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热情的同时,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切实地展现小学教育工作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