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坚
在我国教育的初中阶段,语文属于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语文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学生和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始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均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没有完全接受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理念,从而让语文课堂中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才能对目前的低效状态加以改进。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低效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教师是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会导致语文课堂过于无趣,而不利于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过于依赖语文教材,所有的教学活动均是围绕教材开展的,从而使得语文知识变得枯燥和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而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并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进行教学引入环节,通过一些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小故事、著作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化讲解也可以为学生构建内涵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此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极大的作用,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把控,才能使得语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影响下,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导,而是充当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放在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讲授《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在了解演说特点的过程中,体会到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设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演讲,在演讲中引导学生认识“演讲”。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共同探究伏尔泰、雨果的人格特点,从而为体悟两者的思想精神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组建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可以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提高其学习效率做好铺垫。
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状态的原因还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关。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而提问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在具体的提问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提问过于随意和刻意,就会忽视了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部分教师也存在提问过度的情况,从传统教学中的“一直讲”转变成为现在的“一直问”,导致学生长时间处于较高的压力之下,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需要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提问方式。例如,在讲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课时,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创造意境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关爱弱者的道德品质。提问如:假如有一天你的眼睛突然间什么也看不到了,这个时候你会想些什么?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扮演盲孩子的角色,让学生在感悟中领悟美感,并形成实践、表达美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性的感悟、探究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生此时的心性不太稳定,在学习上的动力和兴趣也不强。若是教师在此阶段的教学、引导的方式有偏差,极易导致教学效果呈低效状态。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中,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语文水平以及目前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才能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改善教学理念与手段,不断吸取现阶段优秀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给予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