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艳兰
数学是一门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具有逻辑性与抽象性。而小学生都处于6~12 岁,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同的学生个体,注意力与思维发展都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然而,要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以促进数学素养,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外界的帮助获得的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微课时间短、针对性强,不仅利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课情境创设更有利于优化课堂导入,聚焦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平移》一课时,教师这样导入:“你们看过我国的阅兵吗?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阅兵仪式上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回顾精彩的瞬间吧。”紧接着播放微课视频“国旗升起”“步兵检阅”等,让学生动态地回顾第一学段学过的“平移”。在导入过程中,微课不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还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态地突出学习对象,创设有利于“平移”意义建构的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索身边数学的欲望。微课的应用,给学生在空间思维发展和知识的建构上提供了互动的平台,使数学的学习变得有价值。
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微课的可视化和开放性的资源管理机制,为学生创建知识的现实世界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实现了课堂的协作与交互,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中,“找到梯形与已学过图形的联系”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哪些图形呢?以小组为单位拼一拼,想一想,转化前后图形的高和底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充分探索后,对梯形的转化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思考过程录制成教学资源。
掌握梯形面积公式是图形测量内容的重要方面,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上,而是放在了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和应用上,借助微课拓展学生学习广度,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的过程充满着挑战性和趣味性。也为有需要的学生课后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微课多角度地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可能,也使互动的课堂变得灵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学生随时会有许多认知方面的错误,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若能善于捕捉、灵活处理,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重新定位,且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那么学生就会在纠错、析错和改错中感悟道理、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时,笔者问学生:角应该如何测量?学生独立动手操作。通过思考操作,学生得出了结论1:先将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再把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落在哪个刻度上,那么这个角就是多少度,所以角1 是70°。结论2:笔者也是这样做的,但笔者认为是110°。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没有马上做出判断,而是运用观看微课,让学生判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量角器上有内外两组数,如果要读准角的度数,就要看零刻度线是从哪里开始。通过操作、微课学习、对比,学生容易从错误中理解知识重新定位,并牢牢地掌握如何读准量角器刻度的技巧。正因为有这样的课堂生成,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有了实际性的认识。可见,错误是学习过程中正常而普遍的现象,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微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的冲突,使知识的获得变得水到渠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设计。利用微课可以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可以是连线、画图、判断、选择、游戏等,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完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后,教师提供了5 根小棒:分别为3cm、3cm、3cm、4cm、6cm。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小棒摆成不同的三角形。允许学生自由想象、分享验证,如遇困难,可以观看微课。
在课堂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获得拼出不同的三角形,巩固练习变得实在而富有灵活性。在人机互动挑战、激烈竞争的氛围中学生逐渐养成敢于挑战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毅力。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事可做,体验成功的喜悦。
微课给教师和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教与学的协助环境,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合作中实现思维的互动,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