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收获精彩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析

2019-04-07 19:50:58唐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课堂

唐勇

在素质教育中美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还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中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有着越来越高的地位,但我国目前总体教育水平较低,中学生之间有着不同的素质层次,部分学生对于美术方面没有基础,对于美术艺术的学习不感兴趣。同时在美术方面的教学中,通常采取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关注度不足,由于美术学科专业性强,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严重约束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的思维创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在课堂上,学生参与时间比较少,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实用时间严重减少,对于美术技巧和知识掌握不足。

一、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兴趣

在学生校园生活中,良好的氛围是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喜爱程度的,初中美术教学中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从学习氛围方面,要创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美术课中更加轻松的度过,缓解学生在学习上面的压力与烦躁等负面情绪,感受艺术带来的欢乐。例如在课本中关于“美丽海底世界”主题课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上,要摈弃传统个人作业任务模式,可以没有具体要求,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交流与想象进行创作,自己理解主题含义以及想表达内容,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在这种自由氛围中更加愉快的学习美术知识,教学效率得到充分提高。其次是对于美术艺术氛围的营造,也可以充分将学生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立美术作品展示墙,让学生更加积极创作,将作品发表到公共区域。

二、运用辅助工具提高学生兴趣

在美术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快速,学习内容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来,便于初中学生充分理解,丰富课堂内容,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师讲解模式,节约课堂时间,将时间更多的应用于培养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上来,在中学生美术教学中,通过引用新兴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四维立体影像、音频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为美术艺术增添更多美感,同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这种全新教学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时代背景下,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可以说是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往如果想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寻找很多相关图片与录像,课堂上对于图片与录像内容进行解说,很多内容都比较枯燥无味,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新型的CAI技术,可以实现在视觉与听觉上全方位感官信息传播,这项技术的引用可以在感官上给学生带来一种冲击效果,引发学生审美欲望,增强学生主动性。例如在对美术中工艺部分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

自己收集整理相关信息,通过对知识点的自我理解,以摄影或者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感官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对美术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重视生活实践,加强团队合作

美术教学需要走出课堂,回归大自然,在自然现象中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现代美术教育学家曾说过一句话:“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培养中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并运用绘画的形式,将感兴趣的部分表现出来。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开拓视野,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灵活的教育手段,将美术课堂充分带入学生日常生活,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渗透团队观念,在互帮互助中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旅行主题课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通过对资料的识别与收集,手绘出各自家乡的旅游地图,设计景点标识,将简单地图建筑安慰图标地图,增强地图可读性与趣味性。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体验了设计、配图、制作及展示的完整过程。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一起完成了任务。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互相合作、共同进步的集体意识,提高对美术内容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对美术兴趣的增强,初中美术教育的质量得到充分提高,中学生艺术气质得以提升,思维品质进一步完善,逐渐发展成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中学生美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美在课堂花开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