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曙
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事实证明,学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本人从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一点粗浅看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浪潮中,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师来说挑战是很大的,不仅要端正专业思想,明确学习方向,更要懂得作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钻研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音乐理论知识。同时,音乐教师最好精通声乐、器乐、舞蹈、视唱、自弹自唱等项目,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身体验,从而去触动他们,所以说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因此,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在教学音乐欣赏课中显得尤为重要。翻开我们的初中音乐教材,可以看到教材中要求欣赏的都是国内外的著名作品,它们中的很多作品都是流传了几个世纪的经典之作,对于这些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有着比较严格的方式、方法,往往作品表现的主题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吻合,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差距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做足功夫,在备课中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背景知识,懂得运用自己扎实的课内外基本功,引导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给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提琴曲《梁祝》的曲式结构,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述民间故事《梁祝》。并用故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了解小提琴曲《梁祝》乐曲中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对整个作品的了解把握,将直接影响学生欣赏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于小学阶段活泼可爱、积极快乐的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们生活的音乐已经逐渐不感兴趣了。他们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将兴趣逐渐转向感情丰富多变的音乐作品中去了。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他们会因为喜爱某个偶像而去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以唱好自己偶像的歌曲而感到自豪。在这个流行歌曲、网络歌曲传播泛滥的社会里,流行音乐、网络音乐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网络音乐,老师应主动引导,不应回避、制止,给他们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因此,在教学中经常采取这样一个教学模式:诱发式教学,即在上课前先选择与本单元欣赏课主题相近的学生流行音乐或网络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或唱一唱,然后再问学生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这首歌曲的特点及价值等,教师可以从侧面引导导,并加以补充修正。让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参与音乐,并从中主动获得、积累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修养。
例如,近几年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李玉刚,是学生们普遍喜欢的对象,他的《新贵妃醉酒》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他们经常要求我在音乐课上放给他们听,于是,我在教学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就是这一次,学生们一直沉浸在《新贵妃醉酒》的京剧韵律中直到结束。在歌曲结束时,提问学生歌曲到底好在哪里?你为什么会喜欢这首歌曲?有的学生说:“歌曲的节奏很震撼人心,高潮部分很激情”。也有学生说:“他唱的这首歌曲带有京腔的味道,高音唱得很轻松。”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我就抓住契机给同学们讲授了京剧的特点,引出本单元教学内容《智斗》,引导学生欣赏发现京剧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使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念白、脸谱、表演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知道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情感。
课堂气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气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愉快的情绪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都可以使课堂气氛显得既轻松又和谐。曾经有人提出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下教学,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所学的知识记忆扎实,运用灵活。如果整节欣赏课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能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显然是违背这一逻辑的,往往音乐欣赏课枯燥无味就是走入了这一误区。在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情况下,一些比较新颖的小游戏也不乏为一种好的尝试。可以是情景模拟,也可以是歌曲联唱等。
例如在欣赏歌曲《伏尔加船夫曲》时,通过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自己来模仿拉纤的动作,并喊出劳动号子。从而感受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继而远去。使学生了解力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在欣赏乐曲《春天来了》时,也可以让学生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请男女同学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能唱出更多以“春天”为主题的歌曲。这样一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音乐欣赏课得以顺利的开展与完成。
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诗歌都是艺术表现形式。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都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切入点而达到共鸣,我认为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艺术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以音乐欣赏课为载体,将不同的学科内容与音乐欣赏课互相渗透、形成学科互动优势,这样既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内涵,又对音乐欣赏课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不影响音乐欣赏课主题的前提下,可以参照所欣赏作品的特点,利用作品背景描述、作品主题讲解等进行学科互动。
如在给学生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彝族原始民歌《阿西里西》,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时,可以就我国的地理知识做简要的说明,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不同的少数民族有其自己的独特之处。教师通过学科互动的优势利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也增强了学生探究其他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早已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它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对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容易同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教师的传授如虎添翼,学生的学习如鱼得水,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让音乐欣赏课教学充满新的活力。
比如在欣赏《智斗》一课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京剧表演的画面,再引出京韵大鼓和不同地区的曲艺作品,让学生聆听、比较、分析,让他们在感受与体验中掌握不同地区的说唱音乐风格的特点。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特别的投入,画面视频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学生对多媒体综合信息,特别是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更感兴趣,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的作用,将视听与欣赏紧密结合,既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质量,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是通过声音来完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营造想象空间。
音乐有其自身的魅力,它不仅在于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更重要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在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想象,那就是不会欣赏,听完一首曲子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没有想象就谈不上什么欣赏。在欣赏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创造出每一幅音乐画面的形象,思考这些音乐画面与作品主题的联系,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作品表达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充分运用想象力,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
如在欣赏《天鹅》一课时,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形象。为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操。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巧妙的提出问题。通过播放天鹅在湖边戏水、飞翔、高歌的情境,在乐曲旋律的渲染下衬托出天鹅美丽、高贵的形象和忧伤、抒情的音乐情绪。然后问:这首乐曲描绘了什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绪?此时,同学们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当有的同学说欣赏音乐以后,觉得音乐的速度很慢,有一种想哭的悲伤情感。这时我立即抓住这种契机,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乐曲所描绘的境和表达的情。接着介绍这首乐曲被改编成大型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然后再把剧中的天鹅经历了很多生活的磨难,最后得到了王子幸福的爱的故事作一番描述,同学们听着听着都流出了眼泪。所以说音乐这种人类特殊的语言,它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沟通,而且不断开发人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其实上好音乐欣赏课并不难,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从实质上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能考虑到以上几点,我相信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这个难题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