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红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初中历史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标中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而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任务。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中国学生发展应具备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任务,对于每一位历史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认为,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要改变以往对于“教书匠”身份的定位,改变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陈旧观念。在历史教学中主动转变教师理念,进行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本文拟就怎样“转变教师理念,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初步的探讨和论证。
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是新时代对教师新的要求。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位老师的性格特点、思维习惯、教学方法各不相同,但是丰富渊博的知识、可贵的品格、幽默的语言、自身的个性都是让我们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要素。在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且要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做一个有“三心”的历史教师。
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你希望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努力成为这样的老师”。这就是答案。作为一名好老师,必须有“三心”,即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我所理解的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归根到底是爱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都值得被爱和被尊重。每个孩子都想考第一名,就像植物都向着太阳生长一样。作为教师,要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为原则,以“促进学生的终身进步”为己任。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十多岁的未成年人,他们正值青春叛逆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看待社会和世界的方式,有自己的朋友圈。这就要求我们本着一颗爱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面对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使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生会从你对他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中,感受到老师对他浓浓的爱,他会努力,会进步。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摆在每个历史老师面前还有一个指挥棒,那就是中考成绩。特别是近年中考改革后,历史只占十分。意味着老师们要和学习历史有困难的孩子多打交道。后进生在学习方面本来就有自卑心理,害怕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为难情绪。在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时,耐心就显得特别重要。不管老师有多大本事,你的教学成果最终要通过学生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从心理上接受了你,教学才能有效。
从进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天起,我就把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社会和现实既然赋予了自己老师的角色,自己就应该尽力地把这份工作做好,发挥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潜力。面对学生,让他们能学到你的人品、风格和知识;面对领导,让他们感到把工作交给你很放心;面对孩子的家长,让他们放心的把孩子交到你手里,你不会误人子弟。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转变教学理念,做一名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以一双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学生、鼓励学生,教与学才会相通,学生才会有所长进;也才能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如何“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满足不同发展潜能学生的不同要求,给与学生成长的空间,最终培养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采用原有的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方式,应建立开放型课堂,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研究“最有效、最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开发”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涉及上下五千年,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素材和主题可以挖掘。我认为历史教学应该是充满高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促进者,应从以下几方面而努力:
第一、方法“新”。史料是“死”的,如何把历史课上得“死去活来”,其关键在于一个“新”字。所谓“新”,并非是标新立异,或旧曲翻新,而是要我们充分发掘教材所蕴含的内在的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丰富素材,加以全面的、准确的、切合实际的评论和提问,以此使学生产生新的感觉。根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我进行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改革实验。在实验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讨论法 讨论法是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课堂讨论一般采用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相结合,每个小组7—8人左右,并选出组长、记录员、记时员、噪音控制员等。例如:在学习了(部编版)《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课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如何解决西安事变?”的讨论。具体过程如下:①在黑板上书写“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几个大字,由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内部亲英美派、亲日派、英美等国、日本对西安事变爆发后的态度进行讨论②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结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通过该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了解。
2.活动法 活动法是指利用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例如:在学习了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后,我开展了:“讲东周历史小故事”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但学生很感兴趣,在课外也看过不少相关的故事。这次活动让他们有了空间和时间去表现自己的特长和掌握课本外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可以说,一举多得。
3.体验法 体验教学法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课本内容为脚本、以学生主动创造为动力的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它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充分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体验、得到发展。历史教师总认为“体验”属于理科范围,实际是一种偏见,诚然,过去的事、人不可能再现,但是并不意味着过去出现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去体验。历史是可以体验的。这种体验比学生背会整本书知识的价值都大。学生正是通过这种体验,真正感悟了历史,真正吸取到了历史的智慧与真谛。
例如:在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后,布置学生自己动手用橡皮泥做一个青铜器;在学习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后让学生用一块旧布、一块木板和一张纸,分别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同一句唐诗,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的意义;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指南针;制作有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影响的表格等。这些活动让学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深入到当时的历史情景中,进行情景教学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讲“百家争鸣”一目时,我创设了如下情景: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儒、道、法、墨家的代表人物,请一位同学扮演秦王,要求每家学派尽量向秦王说明自己的观点作为治国方案,被秦王采纳的为胜者;这就要求学生对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有深入的了解,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此种方法中,还有“请学生用不同方言读一段文字”,以了解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要性,以及“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真实感受北宋的社会生活习俗等。
第二、地方史教学“妙”。妙不可言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享受。历史教学中的“妙”更多的体现在地方史教学中。为了体现云南特色,在每年的中考试卷中,会有两分左右的涉及地方史的题目。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入了地方史教学。如在讲元朝的行省制度时,我会向学生介绍云南的第一任平章政事回族人赛典赤·瞻思丁,讲步行街的忠爱坊和松华坝水库,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辛亥革命时,会给学生介绍以同盟会会员为骨干的滇军将领在云南举行重九起义,宣布云南独立,推翻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使云南成为较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又如在讲解放战争时,会向学生适时的介绍云南通过卢汉起义和平解放的历史,进一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第三、课堂提问“巧”。课堂提问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知识,还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提问中,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科学性和联系性。教师在一堂课上,不能过多的设计学生回答“是”与“不是”的简单问题,或者是大多直接能从书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而是要设计出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与指导,让学生得出答案。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什么邓世昌会一连几次放弃“生”的希望,最终以死殉国?什么样的人才能像邓世昌一样视死如归?引导学生得出只有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才会放弃生的希望而选择以死殉国,从而得出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的民族英雄的结论,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历史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历史与现实赋予的重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历史教学以古知今、服务人生,为学生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的最终目的,完成立德树人任务。在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求新、求稳、求实、求精应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执著于对历史教学的热爱,我们依然会赢得属于历史学科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