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正寒
高中学校不仅要注重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还要加强对他们文化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文化课的成绩。而在高中课程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不仅是学习其它理科知识的前提,对于体育特长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如何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特点,切实有效地促进他们数学水平的提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从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以促进体育特长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由于体育特长生在文化课方面的学习较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在学习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会感到比较吃力,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仅停留在理论层次,那么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索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来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引发学生对自身生活经验的回想,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的时候,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数列”的概念,教师可让学生想一想:生活当中有哪些包含数列知识的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率先列出几个常见的现象,如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分别是:21,21.5,22,22.5,23,23.5,24,24.5,25;一张梯子从高到低每级的宽度为:40,50,60,70,80,90,100,每级之间的高度相差分别为:40,40,40,40,40,40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教师还可以重点提出等差数列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比如斯诺克球摆放时候每层的球数,射击运动在计分时从1环到10环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体育特长生发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动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数学是一门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学科,学生之间的差距通常会非常大,体育特长生的数学基础往往比较薄弱,更容易与其他学生拉开差距。如果教师采用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体育特长生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以至于放弃听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制定适合体育特长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之上获得提升和发展,从而提高体育特长生听课的比率,实现数学教学的分层化和有效化。
比如在学习“正弦定理”时,教师可设计出以下问题:①正弦定理的定义是什么?②正弦定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③正弦定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④怎样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问题设置,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自己未掌握的地方在哪儿,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解决“学困生”问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在体育特长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优等生来带动学困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往往较为相近,一些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互助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在教学“基本不等式”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初步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团队精神,积极交流分享,互帮互助,争取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较好地理解知识。接着,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可多基于体育特长生这样的机会,使他们主动地整合分析各个成员的观点和思想,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出一定的问题,如“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时有哪些规律和技巧”“不等式取等号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怎样处理不等式中的负数问题”等等,以此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构建起清晰的知识体系,促进他们数学水平的提高。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仅是单纯的体育训练,还包括良好的文化素质培养。将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成竞技特长、文化合格、品德优良的新一代文化体育人,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对体育特长生的教育教学,基于他们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体育特长生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