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颖
引言: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开发,不仅是对小学美术课堂书本内容的补充,在学习剪纸文化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剪纸文化在美术课堂中的开发与应用现状分析,阐述剪纸文化在美术课堂中的意义,以及结合美术课堂的课例进行展开,并针对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纵观小学美术课堂,即使国家呼吁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剪纸文化等艺术素养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致使剪纸文化等艺术教育的成效不大,细究原因,主要体现在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家长的不支持,教育设施不完善,教师配备不齐全。一方面,学校领导都更加重视考试科目,重视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这同时是造成家长不支持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学校缺乏相关的美术功能室,缺乏与之对应的美术设施和器材。再者就是专业教师的数量少,学生缺乏专业的美术创作指导。所以,关于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开发与应用还需进一步进行完善。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学习时期,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浓郁,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但是小学生对剪纸课却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剪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和认识到许多有趣的剪纸,学生可以接触许多新事物与新形象,通过剪纸来创作作品,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并了解到剪纸文化中不同物像所蕴含的美好吉祥的寓意。
2.有利于提高手脑协调能力 剪纸通常需要用剪刀或者刀片将纸剪出、刻出图案,但是小学生常常手指力度掌握较弱,还不能灵活的运用剪刀。因此,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用撕纸代替剪纸,以此作为契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用撕纸锻炼小学生的灵敏度和控制度。在此训练的基础上,老师再让小学生开始运用剪刀。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或者有趣的的纹样材料,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老师还可让小学生知道剪纸文化的两大要点:连续不断的构成和阴阳虚实的表现。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之前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偏向于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模仿是学生进行学习美术的一种基本的方法,而不是目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绘画的机会,进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令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收获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剪纸,运用剪刀、剪纸进行创作,可以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学生在剪纸创作的过程超越了固定题材和具体物象,成为了纯粹表现的过程,他们的剪纸造型不是程式化的,而是具有独特性,体现了学生的构思和想法,激发他们通过运用剪纸去表现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把剪纸文化应用到美术课堂中呢?关键在于在美术课堂上整合剪纸知识,要让小学生学会自己去动手完成剪纸作品,要让小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剪纸知识去解决面临到的问题。积极探索剪纸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剪纸知识。
1.创设良好的创作环境激发小学生的自主性 良好的创作环境可以育人,尤其是小学生还处于发展中的不稳定的阶段,比较容易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非常需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所以良好的创作环境对于剪纸文化的涵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已经初步具备一点简单的认知,并且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的视野同时也需要开拓,这个时候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运用小学生的这个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剪纸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剪纸艺术作品,组织学生参加剪纸有关的比赛,增设有关的专门课程教学。一旦学生形成了学习剪纸的兴趣,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去学习剪纸文化。
2.引导式教学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引导式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近几年来,我国一直都在推崇快乐式新型教学,剪纸文化为美术课堂提供了许多新的美术教学资源,剪纸文化的可操作性比语、数、英要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用剪纸为学生作演示时,适当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主动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剪纸文化的奇妙之处,从而使学生学习剪纸文化的积极性增加,为他们以后进行的美术创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堡垒。
3.新型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创作能力 创设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学生的积极性也发挥了出来,课堂上也需要课堂形式的更新。一方面,学校举行相关活动时,不要只关注活动的目的,还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把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学习剪纸文化知识,在动手剪纸中培养创作能力。
结语:剪纸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开发与应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令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剪纸文化的魅力,这样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