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关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019-04-07 13:52冯燕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辅导习惯儿童

冯燕齐

改革开放以后,有许多农民到城市打工,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寻求发展。于是,有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引导,亲情缺失。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不听从爷爷奶奶的教导,情感比较脆弱,心理问题比较多。课后作业马虎完成或不做作业,成绩不理想。留守儿童还容易出现打架、斗殴、抽烟、去网吧等的现象。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小学阶段是孩子正式学习的第一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待人接物、与人交往等方面的可塑性都很强,在这个阶段关爱留守儿童,呵护儿童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一、留心观察,倾注爱心

1.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一般很难享受亲情,他们情感会比较空虚,渴望无微不至的关爱。由此,教师不但需要重视向留守儿童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时时关爱留守儿童,做留守儿童的贴心人。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开导他们,教师要留心观察他们,发现留守儿童情绪异常就及时倾心交谈,解开心结,疏导情绪,让他们及时走出心理阴霾。我们对留守儿童倾注爱心,让留守儿童体会到教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如此能够有效地消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正确引导周围同学和留守儿童相处,让留守儿童融入班集体中,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填补留守儿童所渴望的亲情。

如:其他上课没有作业本用,我会叫同学借一个给他,并提醒他记得还和记得带作业本。如果是留守儿童,我还会下课后找他了解清楚没有作业本的原因,是没有买还是买了没有带,怎样才能保证上课有作业本用。如当留守儿童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倾注更多的耐心进行调解……

2.加强留守儿童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培养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引导,很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平时多留意他们的言行,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使其能够健康地成长。

二、正面鼓励,创设成功的机会,树立信心

1.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进步。教育出现了一些面貌,他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励。在教育中,教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是孩子获得自信的基础。教师应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他们正面的鼓励和肯定。如留守儿童有的字写得端正,有的做操认真,有的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有的画画漂亮……孩子向老师问好、借支笔给同学用都是可以进行表扬的。正面的鼓励和表扬,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还能增强自信心。

2.自信是孩子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成人要还给孩子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根据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

如:我们班的留守儿童罗海钊同学,平时很懒惰,在家很少做作业,但他很对看课外书有兴趣。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奖励了他一本课外书,鼓励他继续阅读。我还创设机会,课前和他一起准备发言稿,在阅读交流课上让他进行发言。他的自信心大增,更喜欢看课外书了,近而喜欢上语文,语文成绩从不及格上升到八十多分。

如:我们学校进行的校外实践活动有一项是午餐野炊,为了留守儿童更好第融入集体中,我在各个小组开会之前,提前召集他们进行开会。我根据农庄提供的食材信息,把做饭的任务进行分类:切番茄、切青瓜、切香肠、切姜丝、洗青菜、看火、打鸡蛋、炒菜、煮汤,鼓励他们在小组会议上根据特长领任务,鼓励会炒菜至少尝试炒一个菜。有一个同学动手能力不强,这些任务干不来,他说家里奶奶做鸡脚很好吃,叫奶奶做一些鸡脚去加菜。我又提醒他帮同学打下手,打个鸡蛋、端个菜、盛个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结束后,这些留守儿童们参加活动都很积极,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了自信心。

三、学习帮扶,共同进步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督,而老一辈更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对学习比较忽视,有的虽然比较重视或者太唠叨孩子不听他们的,或者没有能力辅导他们的功课。留守儿童或是因为贪玩、畏惧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动机、信心和兴趣,在学习上会比较懈怠,作业完成的质量比较差,如果放任他们不管,他们会变成变成差生。懒惰、成绩不好会导致同学轻视他们,又会造成孩子不合群,久而久之心理也会出现问题。恶性循环,问题儿童就会产生。老师帮助留守儿童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1.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那样:“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用不尽。”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留守儿童完成学习任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学校里,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不良的学习习惯要给予及时有效的纠正。

(1)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关注、多提醒,积极地培养孩子养成科学高效的听课习惯;课下,教师要引导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还要督促孩子完成预习、复习等任务。

(2)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让孩子们组成帮扶小组,每一位需要帮扶的留守儿童都和班里热心助人、成绩优良的同学结成对子,让成绩好的同学对留守儿童进行督促、辅导。我并制定奖励措施,每天完成一科作业奖一颗星,作业质量奖一颗星,背完书,完成预习、复习等任务奖励星星。当星星积累到一定数量时,老师会对结对子的两位同学进行学习用品、书籍等物质的奖励。期末结合检测成绩和平时表现还会颁发“热心助人”奖“学习进步”奖,照相进行班内展览,并有奖品。同学们对这样的奖励方式很兴趣,帮助同学的有功劳,有回报,留守儿童平时得到同学的提点关注,得到老师的重视,学习越来越有动力,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背书的习惯。

在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和作用下,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升。

2.教师耐心辅导,帮助留守儿童扫除学习上的障碍。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心理状况,家庭学习监督的缺失,接受知识的难度往往比较大,一个问题给其他的孩子讲一遍就能够解决,而对留守儿童讲两遍可能也弄不清楚。因此,教师在教育留守儿童的时候,一定要耐心辅导,不要急躁、泄气。只有更加耐心细致地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才能切实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比如:我接手的班级有个留守儿童作文水平特别差,不额外辅导他根本写不出来,我辅导他写作文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我先是引导他说,然后又教他转换成文字写下来,有时一句话念叨好几遍他都写不下来,不会写的字又多,一节课下来只写了一小段,还要用课外的时间进行辅导,有时候一篇作文要用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他一边写我一边鼓励他,表扬他,每一篇作文都凝结了他和老师的心血。后来我指导一段,又放手让他写一段,不管他错字连篇也好,不通顺也好,只要写出来了我都肯定他的进步。慢慢的,他就能写出了一篇作文了。正是因为我的耐心指导和不放弃,才有了留守儿童的进步。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想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让孩子顺利地接受教育,教师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关注。

四、家校沟通,方法指引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是巨大的。我认为:学校家庭教育同步,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们一天在学校学习八小时,在家里却有十多个小时,家庭的教育是与学校的教育相辅相成的。但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表示,不知道怎么去管理、教导他们,老一辈的更是经常投诉说留守儿童在家不听管教。为此,加强家校沟通,给家长方法上的指导非常重要。

1.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教育留守儿童的专题讲座,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

2.班主任定期和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提醒他们无论多忙,每天都要抽时间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分享一天发生的事情,即使不在留守儿童的身边,也要参与他们的成长过程,做到远距离的有效陪伴。

3.班主任定期和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沟通,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孝顺长辈的情况,做家务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心理状况,表现好的及时表扬,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留守儿童时,要改变唠叨、溺爱、凡事包办代替的方式,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做事情比较有条理,更能体谅家长的不容易。

关爱小学留守儿童,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让家校携起手来,让爱心凝聚起来,让爱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帮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走好成长路上的每一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辅导习惯儿童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