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风 隋志强
《普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中提出的第一条关于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传授公民未来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生存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终身学习。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生活中处处需要地理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传授外,还需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合作交流中利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提升学生地理综合学习能力,实现优质课堂构建。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优质课堂教学特点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把握,首先是教材的把握与处理,该部分主要要求教师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和要求准确把握和选取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地理学习学情,筛选和优化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不但要体现出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要贴合实际,从生活出发,突出重难点;其次是教学方式和方法,讲究合理、新颖,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后是课堂教学效果,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课堂气氛活跃程度进行评价,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要实现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氛围要实现和谐、民主、自由、公平,这样才能够最大化激发学生地理学习潜能,增强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可以设计构建问题模式,通过问题引导,提高学生之间交流程度。
1.优化地理教学内容选择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不单单实现文化知识传授,更加强调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所以,教学内容选择上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筛选的教学内容要能够满需学生发展需求,促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所选内容尽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降低学习过程,实现理论知识的具象化呈现,比如气候、地形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像对关于“气候”知识点筛选与学习,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处城市展开研究,分析本地气候特点,寻找与教材内容的共性,引发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最后,注重学生个体之间地理学习的差异性,从整体性和个体性考虑,将教学内容层次化设计,满足不同吸收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课堂后续教学顺利进行。
2.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作为“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组织形式和方法实施直接影响最终教学效果。本文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实施、巩固(总结)三大环节,每一环节分别实施针对性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增强地理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环节是优质课堂教学的基础,关乎着学生整节课堂学习状态和效率。笔者建议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导入新课,一来属于学生属于的领域,更容易接受;二来有利于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以“地势与地形”学习为例,利用多媒体呈现中国地形图,并展示昆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周围实景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和特点,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在好奇心驱使下,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本节课程学习。
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地理学习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向与角度。笔者认为可以设计问题链,在问题引导下明确探究方向,层层递进式引领思维发展。仍以“地势与地形”学习为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可以设计问题:“我国地势呈现什么特征?”、“主要地形位置与地表特征?”“划分不同特征的分界线是什么?”“我国地势特点会对气候、交通、河流产生哪些影响?”等。问题链设计既能够当作课堂探究过程,也可以作为课堂巩固途径,通过学生回答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巩固知识在大脑中的形成记忆。
3.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新课标下的课堂评价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实施多元化评价内容,不仅包括教学内容展现过程,还涉及教学方式选择评价、教学主体课堂参与程度评价等;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或者开展小组评价,也可以教师直接评价,多鼓励与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教育学生用发展、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地理学习自信心,掌握地理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强地理科学素养,培养人文精神。
结语:当今社会要求人才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利用与学习新课标中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在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指引下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打造优质地理教学课堂,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