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仁兵 陈宗云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创新,能够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微课,形式短小,主题鲜明,以实物图片、影视视频、音乐等形式,让语言文字生动化,以言表意,图文并茂,给学生带来崭新的视听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这样形成的知识表象更鲜明,更科学,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刻,更透彻。
微课的应用,能创设和谐美好的情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把全身心投入文字,与作者隔空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微课中那些精彩的视频与图片,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单一枯燥的模式。教师在微课的设计中匠心独运,从细节处入手,直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总是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时,给予他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路和方向。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思维敏捷,交流踊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变得生动,充满活力。
语文是一门集地理、天文、历史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初中学段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创设情境,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语文课堂的魅力呢?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利用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音频视频,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图像和视频在课堂上的嵌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想象力也更加丰富。
古典诗词通过以言造像、立像尽意的表达方式,把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融合为一体。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领会到诗词的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学生才能很好地体会诗意,与圣贤跨时空的会面、对话。
比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与古诗词意境相同的农村景色微课视频,并配上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教师激情导入,带领学生进入诗境:“这就是诗人笔下的乡村风景,多么幽静、秀美的村落,多么惬意悠然的乡村生活。让我们跟随优美的音乐,一起进入这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中去,把你看到的生活场景和画中环境,有序描述一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发言踊跃,有的回答“我看到了美丽的乡村景色”,有的说“我体会到了老公公、老婆婆的相亲相爱”,还有的回答“小儿无赖,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说小儿伏在荷花池边,边剥莲蓬边吃莲子的姿态很可爱”……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把文本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视频,也可以利用多屏互动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呈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化知识。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可以制作微课视频介绍《三顾茅庐》的经过。这样,学生弄清楚了故事中人物的关系,能感性地认识刘备与诸葛亮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中,深刻地感知到人物鲜明的个性。如刘备为求得贤才,所表现出来的恭敬、谦逊、诚心诚意;从传为经典的“隆中对”中,更能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智谋过人。学生看得专心,看得有趣,人物的性格更是了然于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仅只能通过口述的形式讲解,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更觉索然无味,形成的人物形象也没有鲜明的特征。而微课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学生学习《三顾茅庐》的兴趣,更把这种兴趣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主动去阅读《三国演义》整本小说,走进经典文字,走近历史人物,去关注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这样的微课设计和应用,起到了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中微课的使用,能起到极好的辅助作用。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具有自身的优势,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把视频与音频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呈现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对写作水平的提升能起到极大的助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以“冬雪”为题材的作文时,如果单纯靠教师的语言讲述,很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时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播放与雪有关的影片、图片,唤醒学生脑海中的记忆,再现曾有的情感体验。画面中,冰雪覆盖下那个晶莹洁白的童话般的世界,把学生带回到快乐的童年时光,无数次愉快的玩雪体验再现眼前。眼前的美景和心中的情怀,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这时候让学生来写作,已是轻松而又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总之,微课设计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微课。教师要通过微课最大程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面对课文的重点,巧妙解决学生的疑难,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让课堂妙趣横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更多的教师尝到了甜头,更加潜心钻研教法,用心设计微课。教师不断探索,最终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收获微课教学带来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