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春科
新课改注重“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师采取的一切教学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落实终身教育目标,在这一教育改革背景下,探究性学习方法应运而生。初中生物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将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生物实验基本功,培养初中生科学、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与缜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演示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但是它也有很多可取之处,教师要把握演示实验的机会适当设置疑问,调动初中生的探究热情与求知欲望。初中生物学习的难点就是概念、原理或规律等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借助演示实验的动态性与直观性特征,降低了理论学习的难度。例如,让学生自己采集蚯蚓、鼠妇等实验材料,他们就能了解蚯蚓、鼠妇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把实验后的蚯蚓、鼠妇放回大自然,他们就理解了珍爱生命的真谛;让他们每两人为一组,准备用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材料,全班20 多个小组,他们会带来不同品种的小鱼,探究哪种小鱼的实验效果最好;课外分小组收集材料,他们从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最后是组织问题,在这里教师是总指挥,一定要把好安全关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核心就是学生全过程参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探究时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安排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与步骤,将课上讨论与课下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与创新。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中,教师安排学生去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观察完还要检查学生观察的效果。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定的学习任务,但是还是无法检查每个学生是否完成了任务。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摆在纸上,并写出结构名称。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时候,就很容易检查每个学生实验任务的完成情况,避免学生应付实验。此外,任务要化零为整,不要太碎,如果任务太多,教师可以提前设计成实验报告单,不然很难组织实验教学。总之,通过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讨论,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与实验流程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有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获得实验成功。这样既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精准性,也能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尤其对于一些复杂实验或者需要使用危险物品的实验,必须规范学生的行为,避免发生意外。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实验工具非常多,且涉及明火,所以要求每个学生将实验步骤落实到纸上并由教师检查,避免操作中因使用工具不当或者操作步骤错误而导致实验失败。再如,学习“观察种子的结构”时,需要学生利用解剖刀分解非常小的种子,只有学生掌握操作要点,谨慎分解,才能避免意外,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必将为生活服务。为了达到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的高效性,教师可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拉近生物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例如:在“种子的萌发”教学中,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分发各类种子,并让其进行播种,引导学生对种子的破土、发芽、生长等状态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理论,最后在实验学习中验证自己的猜想与观点,加深其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课外生物实验教学是对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一次拓展,也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生物思想、生物理念、生物科学的一次教育活动,更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延伸与创新。例如,学习了初中生物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之后,在学生中成立以当地蔬菜为主体的大棚生物生长调查小组,成立以科技为主体的、针对寿光蔬菜博览会蔬菜精品的调查研究小组,组织初中学生广泛开展调查与研究工作,并结合环保、生物多样性、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创收,进行课外生物实验调查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小组的开展,推进生物实验教学,推动生物学科教学改革,实现对初中学生生物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总之,在开展生物实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从而弘扬个性和力求创新。让学生在提高生物成绩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对他们的未来成长非常有益。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思路,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