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媛媛 杨蓓
摘 要:中高职衔接教育活动具有文化整体性和文化统一性,从文化认同角度阐释衔接教育活动体系的构建,可以认识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必要性。语、数、英课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从文化认同视角下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进行解构和融合,通过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促进中高职学生在教育衔接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化认同;教学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112-01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后,专业能力提升与文化素养提升是双轨道并行,中职学生从原来轻视文化课到认识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各学科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承担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交叉构建的重担。因此教师要将每一门学科与德育和美育培养结合起来,具体策略如下:
一、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有助于文化认同
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都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组成部分,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交互,对课程思政建设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涤荡学生的心灵,数学文化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神養分,承载中华厚土之情,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同时,科学文化教育,特别是数学文化的思辨训练,能提高学生辨识真伪、区分善恶、提高审美的能力,为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与开拓添砖加瓦。
例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中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文化。中高职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重点在于实施,数学文化渗透督促教师备课更细,课程实施策略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推动文化认同
目前,我国提倡将文化教育列入高职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在大学的起始阶段,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科学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营造“校园文化认同的氛围,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1]。
例如,“英语教学”要让学生获得从学习一门语言到陶冶审美情操的提升,提高生活品质;以学生的兴趣、时代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为出发点,将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培养落实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文化认同
语文一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在中高职衔接的语文教学中力求学生养成研读文化著作的习惯,通过培养高尚的艺术情操与文化趣味,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
“大学语文类课程”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自觉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鉴赏文学作品,陶冶高尚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各学科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文化认同在中高职衔接教育实现的必要条件。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倡导:“科学和人文同源共生、互通互动、相异互补、和而创新。”[2]“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3]中高职的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无缝对接,对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利于高职生成才,同时还可以塑造高职生良好的品格,让高职生进入社会有责任感,在岗位有责任心,是培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司巍.浅谈高职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J].职业技术,2009(6).
[2][3]杨叔子:科学院士的人文情怀[EB/OL].https://www.sohu.com/a/115975349_391281,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