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荣,周 正
(1.河南省杞县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河南 杞县 4752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3)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滑囊及肌腱的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肩部多方向活动障碍,夜间加重,可导致严重者生活无法自理。温针灸是一种针刺联合艾灸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温通经脉、活血行气之效[1-2]。本研究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86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38~72岁,平均(55.13±4.23)岁;病程3~28个月,平均(15.32±1.20)个月;左侧肩周炎19例,右侧肩周炎10例,双侧14例。观察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39~73岁,平均(55.09±4.22)岁;病程3~29个月,平均(15.36±1.22)个月;左侧肩周炎18例,右侧肩周炎11例,双侧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风寒痹阻证。主症为肩部窜痛、肩不能抬,次症为畏寒喜暖、得暖痛减,舌质淡苔白,脉弦细。②均经X线检查确诊;③无针灸禁忌症。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③肩部外伤、肩关节结核;④恶性肿瘤。
对照组用肩三针针灸。取肩峰下凹陷处为肩Ⅰ针,肩Ⅰ针前方2寸为肩Ⅱ针,肩Ⅰ针后方2寸为肩Ⅲ针。患者取坐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取长度为1.5寸、直径为0.35mm的华佗牌针灸针进行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刺入穴位0.5~1.0寸,30min后出针,日1次,5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肩三针温针灸。取穴同对照组,患者取坐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取长度为1.5寸、直径为0.35mm的华佗牌针灸针进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刺入穴位1.5寸,得气后,用2cm艾条套在针柄上,其尾端距离皮肤表面2~3cm,将艾条点燃,30min后出针,日1次,5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10分,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并采用现有疼痛强度(PPI)[4]进行评估,以0、1、2、3、4、5分分别表示无疼痛、轻度不适、不适、难以忍受、可怕疼痛、极为痛苦。肩关节活动度采用量角器测定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等不同方向被动活动度,测定3次取平均值。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VAS与PPI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与PPI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与PP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VAS PP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6.96±1.48 3.64±0.75* 3.81±0.93 2.19±0.26*观察组 43 6.85±1.43 1.89±0.27* 3.79±0.95 1.02±0.19*t 0.351 14.396 0.099 26.393 P 0.727 0.000 0.922 0.000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s)
表2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前屈 后伸 外展 外旋 内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73.26±9.68 126.34±10.96*26.04±6.13 35.24±7.87*56.96±12.32 131.06±19.93*24.93±4.25 35.89±5.16*21.93±5.14 30.99±4.43*观察组 43 72.83±10.05 166.35±11.98*25.95±5.87 45.96±9.03*57.53±9.27 157.37±16.22*24.09±4.13 45.06±6.03*21.25±5.07 43.16±6.25*t 0.202 16.158 0.062 5.869 0.242 6.714 0.930 7.577 0.618 10.417 P 0.840 0.000 0.951 0.000 0.809 0.000 0.355 0.000 0.539 0.000
肩周炎为肩部过度活动、肩周组织萎缩粘连,长期姿势不良所致的软组织退行性改变,颈椎病、内分泌代谢异常均可导致肩周炎。主要病理变化为肩周软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可继而引发纤维化、关节囊挛缩、粘连等,表现为关节向各方向活动程度受限,肩部剧烈疼痛[5]。因此,当以肩关节可进行无痛的自由活动为治疗目标。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由于肝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筋失濡养,加之风邪、湿邪入侵,客于肩部,筋脉痹阻,进而引发疼痛、使功能受限。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多样,包括艾灸、针刺、电针、推拿等。其中针刺肩三针可直达病所,缓解阳经之迟缓,调节经筋平衡,达到松解粘连、疏通经络、止痛化瘀的功效。艾灸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AS、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等活动度均对照组高,表明与传统肩三针相比,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降低疼痛度,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在肩三针基础上实施温针灸,既可发挥针刺的舒经通络作用,又可发挥艾灸的热力作用,达到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提高临床疗效[6]。研究证实,艾灸与红外辐射类似,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将能量快速传送至病灶,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及局部皮肤组织代谢,加速渗出物、粘连、炎症因子等消散吸收,预防肩关节粘连,改善肩关节功能[7]。
综上所述,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缓解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