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双令,窦逾常,方美善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医科,吉林 长春 130031)
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神经源性膀胱。我科用腹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58例,均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科就诊患者,符合《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1]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男21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34.69±9.26)岁;病程35~89天,平均(53.48±13.30)天;损伤部位为颈髓11例,胸髓13例,腰髓5例。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22~57岁,平均(34.00±9.27)岁;病程37~94天,平均(59.96±14.17)天;损伤部位为颈髓11例,胸髓12例,腰髓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损伤程度分级按ASIA分级为B、C、D级;③损伤平面在骶髓以上,生命体征稳定;④处于恢复期;⑤年龄20~60岁。
排除标准:①泌尿系统感染、尿道损伤及前列腺肥大;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肿瘤和精神病。
两组均用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根据膀胱残余尿量制定导尿时间,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缓慢且有力的收缩和放松会阴部肌肉。
治疗组加用腹针治疗。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大横、石门、中极、水道、归来为辅穴,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对穴位常规消毒后按顺序依次进针,主穴及大横深刺,其余穴位中刺,轻捻转慢提插、只捻转不提插或轻压的行针手法行气,不必要求针感,留针30min之后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日1次。
两组均治疗30天后统计结果。
通过导尿量和患者自主排尿量计算得出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同时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中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评估下尿路功能。
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膀胱容量(mL)223.66±34.91 342.62±38.64*△227.07±68.81 294.79±66.09*残余尿量(mL)162.76±26.53 84.44±14.24*△ 157.89±31.96 109.29±22.78*LUTS评分(分)27.62±4.03 17.55±4.26*△ 28.32±4.43 21.14±4.21*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期治疗目标为保护肾脏功能、提高膀胱顺应性、重建或部分重建下尿路功能、减少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2],主要包括间歇导尿、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药物治疗以及神经电刺激疗法等[3-4],当保守治疗无效时采取手术介入治疗,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主张根据病情及恢复的不同阶段采用多种方法个性化治疗[5-6]。
本病属中医“癃闭”、“遗溺”范畴。病因外伤瘀血、气滞,致经脉瘀阻不通,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而排尿功能障碍。治疗原则为恢复脏腑气化功能[6]。胎儿依靠脐带将母体气血输布到全身,使得胎儿得以生长发育,因此将脐带认为是人体的最早的经络,即先天经络,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形成神阙穴,脐带的功能被后天经络系统取代,尽管如此,先天经络系统任然具有气血调节功能。腹针疗法通过调理以神阙为中心的先天经络系统达到对全身气血输布的调节作用。中脘、下脘具有调理中焦脾胃和调节气机升降的作用。关元主肾与膀胱,具有培肾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气海穴可调节全身脏腑气机。同时,配合足太阴脾经大横穴,加强对脾胃的调理作用,以后天养先天。腹部中刺可以调节经络,石门、中极分别为三焦、膀胱的募穴,针刺则可调节膀胱、三焦脏腑气机,膀胱气化行则小便利。水道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为水液通行的道路,道路通行则水液行。归来为经水气化后逆胃经上行,水液出路增多,膀胱内储留的尿液得出。因此,诸穴合用,共奏补先天、养后天、调脏腑、理气机、化气行水之效。
综合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