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

2019-04-04 00:54李娜
科学与财富 2019年5期
关键词:构建途径教育模式三位一体

李娜

摘 要: 新时期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高校体育教学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作为落实和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和关键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高等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途径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深化改革,体育作为高校基础学科,其功能性和作用性逐渐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理念,将其作为享受生活和愉悦身心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体育教学的关键任务。但是当前,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中,依然以传授技能为主,体育文化的渗透和教育严重缺失,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十分不利。在此背景下,高校要以学生需求为立足点,构建“三位一体”的体育文化教育模式,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1、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模式的积极意义

1.1体育文化发展的需求

高校作为知识与人才的汇聚地,是传承和发展体育文化的重要场所,构建“三位一体”体育文化教育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体育文化的感悟和理解,进而在良好的熏陶和感染下形成科学的体育意识和端正的体育态度,更好的传承体育文化,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体质偏弱,对待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体育文化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在运动中领悟体育包含的意志和精神,帮助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其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构建“三位一体”体育文化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

第一,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包括理念认知和示范实践两个层面,通过教师引导可以促使学生领悟体育文化中富含的体育规范、体育精神和体育意志,进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在学习和运动中领悟体育文化精神;第二,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中的过程,通过体验感悟体育文化,进而形成与体育文化相对应的内在品质;第三,环境熏陶,教师引导属于显性教育,环境熏陶则属于隐性教育,利用隐性教育载体促使学生接受和消化体育文化,通过学生对体育文化的整合与思考,形成全新的体育文化认知体系。

3、构建“三位一体”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模式的相关途径

3.1明确育人目标

高校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前沿阵地,体育文化所包含的进取向上、超越自我、公平竞争、规范有序、顽强拼搏以及果敢奋斗等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坚韧品质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校在构建“三位一体”模式中,需要立足于体育学科特点,明确育人目标。首先,要以体育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为切入点,突破以往体育技术的束缚,将意识、态度和情感纳入到育人目标中,综合考虑体育文化对学生人品修养、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的影响,促使体育文化教育回归本位,通过教育升华学生精神、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素质;其次,学生作为体育文化教育的主体,在实施教育活动中,要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自我提升能力纳入到育人目标中。

3.2更新教育内容

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体育文化主要是指与体育活动有关的所有文化的总和,其具体体现在规范、价值和精神等三个层面,因此,高校在更新体育文化教育内容中,需要从上述三个层面进行科学设计。首先,以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突出行为规范和思想规范的价值,例如尊重理解、团结协作、公平公正以及诚实守信等;其次,以完善学生人格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体现理智感、审美感以及道德感等价值教育,例如情绪振奋、灵魂净化、民族精神以及爱国情怀等;最后,以培养学生精神意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体现坚定性、果敢性以及独立性等品质教育,例如沉着机智、果敢刚毅、挑战征服以及顽强拼搏等。

3.3重视教育过程

体育文化的重心为发展学生内在品质与个性,其不同于体育技能传授,更加强调结果,而重视整个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中,要以育人目标为前提,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平台,将实践教育作为重要形式,促使学生通过技能学习和实践锻炼形成与体育文化相关的内涵与精神。体育文化教育包括运动竞赛、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通过教育过程引领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品质。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传授体育动作和组织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克难奋进、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思想品质,以及谦虚谨慎、沉着果敢、机智灵活的意志精神;其次,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感受体育魅力和体育风范,进而领悟和内化体育运动中包含的人文美和运动美;最后,教师还要利用体育信息、体育场馆以及体育标识中隐藏的人物风貌、体育气氛和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促使学生感受体育文化蕴含的秩序美和规范美。

3.4创新教育方法

在体育文化传输中,教师的概念灌输、教育点拨以及技术纠正属于显性教育活动,而教师在整个教育中的感染、垂范和暗示属于隐性教育,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固化教学模式,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充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方法。首先,教师要通过有形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利用多媒体或者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促使其获得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认知,激发学生的体育文化学习欲望;其次,教师要通过无形教育模式,以课堂环境和人体感染力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和内化体育准则、体育情操以及体育精神,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3.5构建教育平台

体育文化教育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时代性,是对体育内涵进行“精神挖掘”的过程,其以课外活动和体育课堂为教学依托,教育方式呈现多样化、教育内容呈现抽象化、教育元素呈现复杂化,并且与社会教育、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交相呼应,具有长久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因此,高校要结合体育文化教育的特点,为学生构建相关教育平台。例如,高校可以为学生打造“竞技平台”,以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为主,打造“人文平台”,以体育征文、人文讲座等活动为主,打造“环境平台”,以新媒体推送文章和校园体育环境建设等活动为主。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促使体育文化全面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4、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文化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和关键作用,高校需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且通过有效途径为学生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发挥其育人作用和价值,实现学生体育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王磊,林继东.自媒体视域下民办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价值——以广东科技学院体育文化为例[J].体育科技,2018,39(03):118-119.

[2]鞠军.与时俱进创建一流高校体育文化环境——以贵州省高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80-81.

[3]邓婕.试探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作用[J].遼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0(02):61-63.

[4]徐桂兰.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互动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以陕西省独立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4):140-141.

[5]原颜东,梁华伟.PPP视角下高校体育文化服务供给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2018,39(01):92-93.

[6]张皓.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俱乐部+文化活动”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04):105-108.

猜你喜欢
构建途径教育模式三位一体
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国小说英译译介模式构建探究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