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连超
摘 要:在我国的水利专业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当中,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以说很多其他理论性课程都是以该课程作为基础的,同时在实际工作当中也有很多工作内容都和该课程的理论密切相关。借助于校企合作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全面夯实,将学和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总结了中职学校当中水利工程测量教学中的问题,之后说明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技能型人才;改革措施
现在水利工程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工作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应地,国家和社会对于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现在我国职业院校也越来越着重于培养水利领域的人才,所以相关教学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在有限的学时之内,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顺利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水利工程测量是其中一门相当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需要我们重视起来,探索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
1 当前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中的问题
1.1 课程学时的不断压缩
水利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是很多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所以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我们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当前投入应用的各种设备和技术,如全站仪、rtk技术、gps等等。现在我国的高职学校的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所采用的学制是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30学时,并且有为时3周的测量实习。测绘学的理论知识包括了基本理论、水准测量和角度、距离测量,并且也包括了误差分析和直线定向等等内容,在看图绘图上则有大比例尺测绘、地形图基本知识等等,不难看出在基础理论方面,教学内容是非常多的,教学任务也很重,所以在施工测量方向只能有选择地进行讲解。为了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熟悉施工测量的技能,就需要系统地讲解测量系统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实现这些内容的讲解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1.2 实践教学条件的落后性
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有着较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现在我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工程测量工作中应用着越来越多的新设备,很多老旧设备也在不断淘汰。举例来说,在八十年代以前,我国应用的测量设备以光学经纬仪为主,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经纬仪开始得到的推广,同时测量技术也在推陈出新。九十年代以后,数码技术的应用和卫星技术水平的推广也给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可能,空间定位技术迅速成为了主流。每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的提高,但相应地,设备也越来越昂贵。现在很多学校所应用的设备和教学内容已经十分陈旧,没有经过更新。所以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及设备。
1.3 教学内容的落后性
现在职业院校中的水利工程专业测量实习的主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以测量水平角和两点间距以及高差。这样的实训仅仅是在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但实际在水利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其包括的内容还有很多,所以这些实训内容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不会讲解工程测量部分,这种理论教学和实训开展的方式都是无法让学生适应于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的,教学和应用之间的矛盾明显。
2 如何改革水利工程测量的教学方法
2.1 结合课程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
理顺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秉持“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共同承担学生测量能力的培养。构建面向生产一线“产学联动、实境育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训基地训练和工学交替实习,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有效解决庞大的知识体系与不断压缩学时的矛盾,并能成功培养学生工程实际测量技术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以模块一“普通测量”为主,安排30学时。课内实验安排16课时:测角4学时、测距2学时、测量高差4学时、导线4学时,主要强调普通测量的基本操作。3周测量实训中用1周时间安排基本测量工作,强化测量基本技能与应用。模块二:“水利工程施工测量”部分,在教学中安排8学时课堂讲解,6学时在校内进行各项施工训练。在实习中安排2周进行训练,学生利用“实习基地”在老师带领下,并在“实境育人”实习中不断加强。模块三:“测量新技术”思想贯穿教学始终,强调全站仪等新设备的使用,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实习,在水利工程实际中学习测量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各类实习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延伸,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定位和教学设计,加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相互融合,在学时缩减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学时,可以有效解决庞大的测量知识体系与不断压缩学时的矛盾。
2.2 校企合作的开展
首先以校内实训基地必须满足基本专业课程要求为宗旨,购置基本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GPS等,满足平时课内实训的基本要求。同时建设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生产创收,不断更新最新的测量设备,让学生在校内能接触到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新设备,如全站仪、RTK、测深仪等。此外,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科研、人才服务,而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场地、配备实训指导教师,并提供学生的工作报酬,实现校企共赢,保证校外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融入到真正的生产中,学会并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技术与方法。可以看出“工学交替”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2.3 增强实验与实习的针对性
随着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和测量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类专业对测量课的要求是:理解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地形图;初步掌握施工測量及典型水利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理论和方法;正确应用和分析测量成果为水利工程服务。可见,测量实践中不能太多地重复测量基本操作技能,而应当将他们从事各种工程设计和施工时所需用各种测量方法列为实践教学内容。况且,随着测量仪器的更新换代,现代测绘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基本的测量手段在不断变化。一般工程部门的水利建筑技术人员,不可能仅只会某几种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而是从事与他们专业密切相关的地形图分析、应用和施工测量的机会却非常多。
3 总结
经过前文总结,不难发现,水利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如果仅仅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必然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当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改革、实现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础以及将理论和实践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保证人才素质。本文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可以给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的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云哲.中职学校《水利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5).
[2]龚剑钢.对中职学校“水利工程测量”教学模式的探讨[J].江西测绘,2011(2):57-58.
[3]杨淑芬.《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实施方法探索[J].科技风,2010(15):33.
[4]龚振文,王庆.农科院校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5,41(4):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