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式的极限挑战,“缪斯女神”的完胜
——论2011年德国慕尼黑国家歌剧院版《霍夫曼的故事》的艺术成就

2019-04-04 06:08侯震一
歌唱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缪斯克劳斯霍夫曼

侯震一

当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中男主人公霍夫曼在讲述完自己的三段荒诞离奇而失败的恋爱经历后,由于灌下了太多的“潘趣酒”,醉倒在桌旁。此时,他的“缪斯女神”(尼克劳斯)开口唱道:“我就是你的女神,忠实于你,献身于你,为你拭去泪水,为你的生命献上玫瑰花束,我用温柔的双手冷却你在世间情缘的炙热,抚平你的伤痛,承担你的痛苦。霍夫曼,你属于我!”歌剧的最后,霍夫曼所爱的女人们先后离他而去,缪斯女神留在了他的身边,得到了霍夫曼,这个缪斯女神到底是谁,她为何而存在?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的脚本来源于德国浪漫派作家恩斯特·霍夫曼(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1776―1822)的小说,其作品大多神秘怪诞,以十分夸张的方式对现实进行讽刺和揭露。他擅长描绘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自由联想,以及多层次结构的内心独白等写作手法,颇似1890年兴起的现代主义文学之前身和雏形。因此,这部歌剧的创作也采用了与其他大部分浪漫主义正歌剧不同的构架——并非由一个女主角贯穿全剧,而是由机器娃娃奥林匹亚、心脏病患少女安东尼亚和交际花茱丽叶塔三个女主角先后在剧中登场,完成对三段故事的描述,她们并无主次,呈现出并列关系。再加上序幕和尾声部分出现的歌剧明星斯特拉,几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女性与男主角一起构成了霍夫曼的恋爱故事。

这样少见的歌剧结构,对于导演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所以《霍夫曼的故事》也是新制作失败率最高的歌剧作品之一。常见问题是,导演展现给观众的只是“霍夫曼和三个女人的恋爱故事”(或者四个女人,因为斯特拉的片段常被删减),戏剧效果跟许多肤浅的恋爱肥皂剧的差别不大,并且诸多的配角显得杂乱无章,女神、诗人、机器人、魔法师、物理教授、医生、科学家、妓女等,让人眼花缭乱。既没有深入剖析三个女人的存在意义和内在关联,也没有把配角存在的意义诠释清楚,比如斯特拉这个角色和贯穿整部歌剧的缪斯女神的化身——尼克劳斯。很多导演甚至把尼克劳斯视为可有可无的陪衬,或者简单诠释为霍夫曼的一个朋友,大幅度删减尼克劳斯的唱段。由此一来,观众看到的是一场平铺直叙的,甚至支离破碎的、闹剧一般的拼凑型歌剧,那种感觉好像是硬把毫不相干的几个歌剧拼接起来,而失去了一个完整艺术作品应有的逻辑和审美。但是,作为奥芬巴赫一生中最后一部歌剧(未完成),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正歌剧,相较于他之前创作的诸多轻歌剧作品,无论从音乐上还是戏剧创作的意义和思想层面上,《霍夫曼的故事》都绝不是一部热闹纷呈的肥皂剧水准。

2011年德国慕尼黑国家歌剧院制作的《霍夫曼的故事》,无疑是近十年来最出色和成功的版本之一。导演理查·乔纳斯(Richard Jones)携手花腔女高音迪亚娜·达姆娆(Diana Damrau)、男高音罗兰多·维拉宗(Rolando Villazón)等著名歌唱家,抛去了浮夸的道具和营造气氛的空洞粉饰,用最扎实、最质朴的戏剧手法,把整部歌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和清晰的脉络,并展现出卓越的、挑战极限的演唱水准。

一、序幕——剧情的铺垫与人物的登场

导演乔纳斯设计的开场让人有些意外。大幕拉开,乐队并没有开始演奏,硕大的舞台一片寂静和黑暗,一束微弱的光袭来,昏暗的阁楼里,一个蓬头垢面的诗人正在奋笔疾书,坚硬的笔尖划在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剧院中回荡,若隐若现。而几乎枯竭的灵感让他焦躁不堪,他愤怒地撕扯、揉搓着刚刚写下的纸张……这时,书桌一角摆放的一个美貌女人的画像似乎在讲述着什么,他停下笔,含情脉脉地注视着画中人。突然,他将照片拿起的一刻,音乐响起,预示命运的动机,故事正式拉开了序幕。导演这个别出心裁的开场设计,很有电影中蒙太奇的意味,短短十几秒的时间,不需要任何唱词和多余的解释,便传达给观众几个重要的信息:诗人霍夫曼(男主角)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境况,尤其暗示了照片中那个女人与他的关系,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

为情所困且灵感枯竭的诗人霍夫曼打开酒柜,突然,一个容貌、着装与他极其相似的人从酒柜跳了出来,诗人对他的存在似乎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他围绕在诗人一旁,提醒和点化着诗人:酒是激发灵感的绝佳之物,并将酒瓶递到了霍夫曼手上,一阵狂饮之后诗人果然文思泉涌。这个与霍夫曼如孪生兄弟一般的人物,就是缪斯女神的化身——尼克劳斯。在他的指引下,一个雍容华贵的女人登场,正是诗人手中画像上的女人,她便是斯特拉(Stella)——米兰尼斯(Milanese),歌剧院的首席女高音、霍夫曼的心爱之人。她偷偷递给霍夫曼的情书,却被霍夫曼的情敌林多尔夫(Lindorf)截下,意图从中破坏两人关系。又是在尼克劳斯的指引下,郁郁寡欢的霍夫曼走进酒馆,等待着斯特拉的到来。学生们要求霍夫曼讲讲他与斯特拉的恋情,而他则决定讲述自己过去三段失恋的故事。

二、主体——霍夫曼的爱情故事,与歌唱演员的极限挑战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说:“初恋不过是一分傻气加上九分好奇而已。”①诗人也不例外,剧作家可谓是把嘲讽发挥到了极致——霍夫曼的初恋居然连真人都算不上,只是一个会唱歌的机器娃娃(奥林匹亚)!即便尼克劳斯在一旁提醒他,这只是一个机器人,霍夫曼仍然魂不守舍,受好奇心的驱使,自欺欺人地带上“魔法眼睛”,沉迷于机器娃娃的美貌和精妙绝伦的歌声中,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人跳出来,把她的“女友”拆散为零件,面对散落的机器零件,霍夫曼惊慌失措,受尽嘲讽。不久,还未完全走出“失恋”痛苦的霍夫曼又开始了新的恋情。第二个对象和机器娃娃形成鲜明反差——她不仅有血有肉,更是一个感情充沛,执着热爱着艺术和歌唱的女孩。两人热恋之时,尼克劳斯劝告霍夫曼,应该放弃世俗的情爱、献身艺术,但霍夫曼并不愿意,他向女孩发誓,渴望永恒的爱情。无奈,命运又一次戏弄了诗人,这个女孩因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使得精神和肉体的存在相互冲突,最终因为歌唱和激烈的情绪无法控制,心脏病发作,暴毙在诗人的身旁。霍夫曼彻底崩溃、精神不济之时,遇到了妖艳性感的交际花茱丽叶塔,再次坠入爱河的诗人,即便被尼克劳斯警告要当心交际花所提出的要求,仍然执迷不悟,倾尽所有。最终,心爱之人因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而欺骗了诗人,并背叛了他,霍夫曼人财两空,连自己的影子都不复存在。

在绝大部分歌剧制作中,故事中的三个女性人物由三位不同声种的女高音歌唱家来扮演。由于歌剧本身是奥芬巴赫的未完成作品,出版后又经历多次修改,存在诸多不同版本,因而对于唱段甚少,且只出现在霍夫曼自述故事的前后(序幕和尾声)中的角色、歌剧女明星斯特拉的处理方式各有不同,删减程度或多或少。

德国慕尼黑国家歌剧院2011年版的《霍夫曼的故事》制作中,几乎保留了斯特拉的全部戏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达姆娆一个人包揽了斯特拉、奥林匹亚、安东尼亚和茱丽叶塔四位女主角,这为导演深入刻画角色形象,创造更高立意,提供了先决条件。导演通过这种方式传达给观众一个明确的信息:事实上,霍夫曼在酒馆讲述的故事中提到的三个恋人只是斯特拉的三个分解和投影,她的歌声(化身奥林匹亚)、她的热情(化身安东尼亚)、她的性感与贪婪(化身茱丽叶塔)。当三者结合为一体时,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斯特拉。霍夫曼对她的爱,也是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恰如他在故事中讲述的,先是被斯特拉的歌唱技巧所吸引,但这时的爱情只是一种由好奇产生的盲目崇拜。在这种盲目的爱失去魅力时,他又发现了斯特拉内心对于艺术的热情和执着,发觉她作为艺术家崇高的一面,并深陷其中,认为那是维系爱情的灵药。最终,人的贪婪、私欲和阴暗,打破了诗人心中乌托邦式的爱情幻想。霍夫曼与斯特拉的爱,被残酷的现实和人性中的阴暗所击垮。因而,在歌剧的尾声,斯特拉再次出现在舞台时,她抛弃了霍夫曼,和林多尔夫(霍夫曼的情敌)牵手离去。达姆娆的强大艺术表现力和全能唱功,成全了导演极富挑战性的戏剧理念。2011年,德国的《美尔库》(Merkur)杂志在报道这一演出时,使用了一个极其醒目的形容词作为标题,即“马拉松式”,旨在突显一人分饰四个角色的巨大工作量。事实上,真正严峻的挑战在于短时间内接连切换四个角色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接连挑战三种不同嗓音类型的极限。

1.奥林匹亚属于抒情花腔女高音(Lyrische Koloratursopranistin)的角色,比如格鲁贝洛娃(E.Gruberova)、娜塔莉·德赛(N.Dessay)等,需要以抒情柔美、明亮的嗓音色彩表现机器娃娃的稚嫩,模拟机械式的稳定和精确,技术上要求歌唱者对于密集的高音灵活和持久的把控。

2.安东尼亚在奥林匹亚之后出场,虽然是患心脏病的年轻女孩,但与奥林匹亚灵魂缺失的空洞乏味截然相反,安东尼亚情感丰富多变,情绪波动起伏强烈。因此,她的唱段音区分布与奥林匹亚的截然不同,中低音区居多,尤其是在前半段,第一首咏叹调《她走了,可爱的斑鸠》(Elle a Fui, La Tourtelle)中,使用了抒情性的、伤感的、优雅绵长的连贯性乐句。从谱面上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旋律分布在中低音区,高潮乐句的音区分布在女高音的换声区附近;随着剧情推进,音区也逐渐升高,最后的结束音在小字三组的降d。因此安东尼亚这个角色一般由抒情戏剧女高音(Lyrisch-dramatischer Sopran)来扮演,如谢丽尔·斯杜德(Cheryl Studer)。

3.茱丽叶塔这个角色在剧中虽然没有独立的咏叹调,但重唱部分的交响乐织体厚重,中音区偏多。在结尾的七重唱中,需要浑厚且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因此,很多的戏剧女中音(Dramatische Mezzo)均扮演过这一角色,如安娜斯·巴尔莎(Agnes Baltsa)和瓦尔特劳德·玛雅(Waltraud Meier)。

要想一人扮演好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女高音角色,必须由一位全能型的戏剧花腔女高音来完成。歌剧史上成功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女高音歌唱家屈指可数——爱达·摩斯(Edda Moser)和安佳·希尔雅(Anja Silja)的现场演出得到一致认可,格鲁贝洛娃和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则只完成了唱片版的录制。

达姆娆作为新生代的戏剧花腔女高音,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每个角色的演唱部分,还展示了惊人的表演天赋,让人不敢相信四个接连登场的女性角色竟然是一个人扮演的。男高音维拉宗用华丽的声音、充沛的情感与达姆娆形成了完美的呼应——他在剧中配合不同女主角的音色展现了抒情(Jugendlicher Charakter Tenor)、戏剧(Dramatischer Tenor)和法式抒情男高音(Lyrisch-französischer Tenor)三种不同声音类型。男、女主角在这个艰巨的任务中,创造了奇迹般的成功,同时,扮演霍夫曼情敌的低男中音歌唱家也在剧中一人扮演四个角色,即林多尔夫、考贝柳丝(Coppelius)、达派图特(Dapertotto)和米拉克莱(Miracle),使得整部歌剧的角色高度统一。复杂的人物关系得以简化,也成为导演、剧作家、作曲家与歌唱家之间相互成全、整体升华的推动力。

2011年德国慕尼黑国家歌剧院版《霍夫曼的故事》主要角色分析表

三、尾声——真实的结局与哲学升华

在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大大小小独唱角色总数超过二十个,但只有一个角色是除了霍夫曼本人以外,贯穿全剧、始终以不变的身份伴随在诗人左右,成为全剧的重要线索和灵魂人物,他就是缪斯女神的化身——尼克劳斯。在文学作品中,他象征着诗人的灵感、象征着艺术家的灵魂,但在歌剧舞台上的呈现难度极大。因为,从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的剧情逻辑上讲,既然缪斯女神想要得到诗人霍夫曼的爱,那他为何不化身为一个美女来到他身边,而是以一个男人的身份?况且,霍夫曼爱的是女人,绝不是同性。整个剧情的大结局又是尼克劳斯得到了霍夫曼,如何把这个故事逻辑解释清楚,并且让观众看懂,几乎成为每个歌剧导演的难题。

导演乔纳斯对于尼克劳斯的外形和肢体语言的塑造,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扮演尼克劳斯的次女高音歌唱家安吉拉·布朗(Angela Brower),身高体型与男高音维拉宗扮演的霍夫曼十分接近,再经过着装、发型的处理和化妆,使两个角色外观如孪生兄弟一般。两个角色在序幕中几乎同时登场,随着剧情的发展,尼克劳斯一直相伴霍夫曼左右,并在他的每段恋情中都给予了预言和忠告。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提示了奥林匹亚只是躯壳,二是暗示了安东尼亚的骤然逝去,三是警示茱丽叶塔的背叛。在看到霍夫曼因为失恋而痛彻心扉时,尼克劳斯为他唱出一首旋律宽广而柔美,与小提琴独奏交织而成的咏叹调《在颤抖的弓弦下》(Vois sous L'archet frémissant):“看那颤抖的弓弦下,琴身在振动着,这是天堂传来的话语。听,那划过气息的声音是多么明晰、清澈,如泣如诉的和弦,慰藉着你的泪水,它融汇了你欣喜的忧伤,它是爱,爱之征服者。诗人,给我你的心,我将拭去你的泪……”因为角色定位问题,这首咏叹调经常被删减。

通过这首咏叹调的演唱,尼克劳斯终于向诗人及观众显露了“真身”,她就是艺术灵感的化身——缪斯女神。“缪斯(希腊语,Μουσαι;拉丁语,Musas)是希腊神话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总称。她们代表了通过传统的音乐、舞蹈和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所表达出来的神话传说。在《荷马史诗》中,缪斯有时一个,有时数个,她们喜爱艺术家,给予他们鼓励和灵感。”②事实上,霍夫曼的创作灵感就存在于他自己的灵魂深处,是他本人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当灵感沉睡时,他亦是芸芸众生中那个为情所困的凄苦之人;当灵感迸发时,霍夫曼作为诗人的灵魂随即被唤醒,超脱出尘世间的爱恨情仇,升华为艺术之魂。在艺术与灵感的包围下,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他都是幸福的。导演之所以将尼克劳斯的形象设计为形似霍夫曼的孪生兄弟,就是想借此表现缪斯神作为霍夫曼灵魂的另一种存在,他们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既是彼此不可分割,也是相互滋养生长的土壤,是艺术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又一次印证。

注 释

①Bernard Shaw, Brentano:John Bull’s Other Island and Major Barbara,John Bull’s Other Island, Act IV, 1907,p109.

②A.B.Cook:Zeus: A Study in Ancient Religion,Vol.I,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4, p104.

猜你喜欢
缪斯克劳斯霍夫曼
试衣的缪斯
格雅缪斯花语系列G06258
梦想是一件粗布衣
2067年的一场官司
如何在开停产期间保护克劳斯催化剂
如何在开停产期间保护克劳斯催化剂
他们会忘记?多么稀奇!
最后一瓶牛奶
坚持梦想的斯克劳斯
天使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