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敏
摘 要:针对当代大学生要面对的青年亚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且具备一些显著的特征,如青春性、边缘性。在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亚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后,阐述了大学生要正确面对网络青年亚文化,从而实现对大学校园的亚文化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新媒体环境;青年;亚文化
一、青年亚文化
(一)定义
青年亚文化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它包括“青年”和“亚文化”两个内涵。“亚”有仅次于的意思,所以“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的非主流文化。青年亚文化指青年群体中流行,为青年人普遍认同、接受的小众文化,包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等,比如耽美文化、次元文化、恶搞文化等。它反映的是青年人独有的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自我风格。
(二)概念的发展
芝加哥学派认为青年亚文化是被社会所驱逐在外的、与社会伦理格格不入的一种文化。然而伯明翰学派对青年亚文化持有更加积极的价值判断态度,他们则认为青年在通过积极地方式消费了文化产品以及媒介文本,“盗用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商品符号并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文化意义,用独特的方式对当前的社会进行批判,形成对统治权力话语的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性的抵抗。”可无论是芝加哥学派还是伯明翰学派,都把青年亚文化归结为被主导文化排斥在外的异质文化。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亚文化相比较以前有了不同的时代内涵。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当代青年亚文化在精神层面上有了质的转变,它从“抵抗”到“融合”,具有了更丰富的延展性内涵。“马中红认为现代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已经脱去了 “正面冲突” 以及“公然抵抗”的色彩,变得更加的“自我宣泄”和“自我满足”了。”时至今日,它成了一种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既相异又互动的文化形态,成为了社会主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修补社会文化结构裂隙、生产社会文化符號资源、以及增强主流文化创新活力等功能。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亚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近年来,以快手、抖音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在青年群体中日益火爆,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博士研究生李雅筝认为,在物质相对充盈的生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5后”和“00后”,更看重对个性化趣味和美的追求,触媒习惯呈现碎片化趋势。而当下短视频的“个性、好玩”等特点刚好满足了这代人不喜欢随大流、追求个性化的特点。他们在把玩、创造和传播中彰显个性,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放松。这种参与出自社交需求,一方面证明自己是跟得上潮流的社会人,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营造轻松和谐的交际氛围。其实,作为移动互联网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电竞的“走红”只是我国亚文化领域所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的一个缩影。自去年开始,我国的亚文化现象开始不断涌入主流视野,包括在过去一直处于大众视野之外的喊麦、街舞等亚文化文艺表达方式,也因为其争议性而形成了强烈的话题效应,获得了主流媒介的持续性关注。
“亚文化”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价值体系毕竟有差异,如果我们过度沉迷其中甚至把亚文化作为主流文化,那么很可能对当今青少年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据某数据统计机构的报告,在过去半年中,平均每位用户每天在抖音上消耗的时长达到20.27分钟,因此,抖音不得不专门研发防沉迷系统。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蒋海升认为,由于抖音中的短视频娱乐性强、新鲜感足、播放时间短、刺激性大,很容易让人沉溺其中,刷起来不停。利用短暂时间刷刷抖音消遣娱乐一下倒也无可厚非,但过长时间的沉溺、强烈的依赖会使人消磨意志,逃避现实、无所事事,甚至难以自我解脱,形成不断地刷屏冲动甚至刷屏强迫症,负面效果不小。
三、当代大学生要正确面对网络青年亚文化
大学生应当在充分认知与理解网络青年亚文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其中优质正向内容为己所用,同时完善法律监管并确立技术优势,才可能对朝向反文化、负文化发展的网络文化进行有效治理。
(一)时代的发展可能导致一些文化形式的内涵发生改变,游戏就是一个例子
当代青年喜爱《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网络游戏,原因之一是此类游戏的功能已从单纯消磨时间扩展为“社交手段”。“组队开黑”“服饰更换”等技术导致青年难以拒绝同龄人邀请而“入坑”,同时围绕游戏还发展出道具交易、手办文创、同人小说、线下交友等形式的附属活动。游戏对不少青年来说可能已经成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因此试图减少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能简单使用禁止、惩罚等手段
(二)在认知的基础上,可以青年感兴趣的亚文化形式来传达主文化理念并实施价值观引导
例如共青团中央于2017年1月在二次元文化聚集地“B站”(bilibili.com)开设了频道,自称“团团”并以动漫等二次元爱好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推送内容的做派,让B站会员大为惊喜并集体送上关注和支持。以短视频为主要内容的抖音App,今年也先后迎来了新华社、教育部等机构的入驻。很多官方机构敏锐发现,随着光纤宽带的普及,青年已经更喜欢以视频而非凝固不动的图文来表达自己。
(三)主文化要对青年亚文化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与时俱进地更新细化,通过实名认证等方式压缩违法空间,借助AI等技术提升管理效率,相信能在未来为青年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环境,也有利于自身与青年亚文化开展持续沟通并相互促进。亚文化在某些方面与主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时尚元素。青年人处于时尚金字塔的巅峰,他们与时俱进,走在潮流的前沿。由于网络自制剧针对的主要人群就是青年人,所以其在制作过程中也会尽可能地融入时尚元素,贴合青年人的口味。在语言表达上,青年人惯用网络语言,比如“么么哒”“比心”等。他们也爱好运用讽刺、一语双关的语言技巧。归根结底,展现了青年人的文化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活感受以及情绪表达,这是青年流行语的展现,也是新生流行语创造的源泉。
2.在消费文化上。青年人崇尚活在当下,敢作敢为。喜欢嘻哈文化的青年可以顶着一头脏辫、可以穿破洞裤……“所以说具有标志性的消费产品往往成为亚文化群体风格的象征,亚文化消费的根源也就是在于其特殊指向性。”无论是脏辫还是破洞裤都是具有标志性的消费产品,这种消费产品就是亚文化群体的风格特征。而当这种标志性商品成为一个群体的集体意识,这也就成为了亚文化的表征物。标志性商品和亚文化往往是相伴而生,不分先后的。
3.情感元素。现代青年处于这个压力倍增的社会当中,常常受到各种规则和法律的约束。而网络自制剧无疑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自我宣泄”和“自我满足”。青年人一直以来都是渴望独立自主发声的群体,他们渴望拿到话语权,成为时代的主导。一方面,大多数青年人在面对事物时,都带有一种批判性眼光,他们迫切地想表达我自观点;另一方面,青年人其实都是一个个孤独的个体,他们需要通过情感交流来缓解压力。
四、结束语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亚文化群体往往在某一方面与众不同,比如体现在情感、价值观、身份认同或者生活方式上。他们像是一个部落族群,把某种爱好当作部落的图腾,然后凝聚一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年龄层的人。他们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圈子,还总是带着点儿神秘的色彩,圈外的人只能看看热闹,没法儿真正体会圈里人的那份快乐。所以,当下的某一种亚文化很可能会演变成未来的主流文化。仔细想想,我们就能发现,很多主流文化的确是来自之前的亚文化。比如说,在我国,十几、二十年前听摇滚,还会觉得很另类。但今天,摇滚已经是主流文化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和喜欢。当初的亚文化,现如今在主流社会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你很难想象,眼下这群混迹于暴走漫画和弹幕网站的年轻人,未来会给主流文化圈添加上什么样的色彩。主文化亚文化两者都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伴随着亚文化发展导出的新问题而来的是新的技术和新的思想,由于亚文化的发展带动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可以这样说,主流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解決社会问题的过程,所以亚文化将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对我国以青年文化为主体和主力的亚文化现象,我们应该有着更为纵深的历史视野。因为在20世纪历史中,好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可以深入到主流文化所不能覆盖的区域。青年文化无论作为现代性的先锋性、探索性的排头兵,还是扮演着亚文化形态的探索角色,始终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在当前,我们所不断讨论和反思的、受到全社会持续关注的青年亚文化问题,其实质就是在讨论青年亚文化的创造性问题。只不过,在移动互联网作为整个时代的远不止是媒介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已经搭建完毕的历史语境下,我国的青年亚文化问题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复杂形态。在不断加深的主流化、商业化过程中,一方面青年亚文化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改变,但另一方面,应警惕青年亚文化沦为娱乐消费符码,保有先锋性、创造性才能为其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撑。
如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亚文化就像粘合剂,把一些拥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的人们归结在一起。因为这些人有着共同的话题值得他们去深究,从某种方面来说,只要我们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就可以在相对的时间内取得社会结构的稳定,亚文化的独立发展在维护共同的利益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主流文化,从而便于形成社会结构或者社会关系的认同。因此,当代的大学生要学会正确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亚文化。
参考文献:
[1]马中红.青年亚文化:文化关系网中的一条鱼[J].青年探索,2016(1).
[2]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9).
[3]余晨晨.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的青年亚文化风格建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4]杜仕菊,刘林.脱嵌与再嵌:新时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包容性重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为视角[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6).
[5]邬诗茜.新媒体环境下爱奇艺自制剧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8.
[6]秦然然.视频网站网络自制剧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人文天下,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