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讨论式教学是指以小组或全班为活动单位,在教师的指引下围绕学习的典型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学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启示、借鉴而把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本文从小学语文出发,针对推动讨论式教学融于语文课堂的现存问题进行探析,而后就应用策略加以总结,以期为强化课堂效率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讨论式教学;应用策略
讨论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确保师生伴有的指导、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依靠生生以及师生等讨論来推进教学。该模式能够对学生兴趣加以调动,确保其表达、应变、创新等能力得到高效强化,并为其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夯实基础。
一、 推动讨论式教学融入语文课堂现存问题探析
(一) 讨论方式未能契合主体,并未精心预设
课堂讨论时常存有背离主题或者是针对某类枝节问题过于纠缠等情况,使得讨论逐步偏离主题,很难形成高效讨论。此外,若仅是将讨论向着常态化转变,则会浪费课堂时间,学生也只能疲于应付。此类讨论很难对其独特价值加以呈现,并且也会使讨论质量遭受影响。
(二) 问题难易未能深度把握
小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认知能力均存有差异,教材内容同样存有难易。现阶段,教师从学生讨论出发设计的问题呈现出“非难即易”的状况,导致讨论很难高效开展。若题目容易,那么讨论合作便丧失意义;若题目较难,则会导致其讨论兴趣以及主动性遭受打击。此类问题很难推动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学生也便很难借助讨论学习来获取成就感。
(三) 总结评价相对欠缺
待讨论结束后,教师评价以及鼓励通常是学生期待的,虽然部分教师会从学生观点出发加以评价,但仍有很多教师并未发掘其闪光点,仅是局限在不足来进行评价。这种总结评价的相对欠缺,使得学生兴趣很难得以高效调动。
二、 推动讨论式教学融于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 课堂依靠民主来唤醒讨论
语文教学需要以平等对话为基础切实开展,此处对话涵盖了师生以及生生对话,也可看作交流或者是讨论。课堂需要依靠民主氛围来对学生探讨欲望进行调动,而赋予学生尊重以及相信则是讨论开展的前提。
(二) 借助合理分组来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整体出发做到合理分组,需要秉持学生自愿以及优势互补的原则,从而实现组间同质并且组内异质的目标。小组构成除了要对学生伴有的交往能力进行考虑外,还应对任务难易度进行把握。教师可以先从2人配对或者是4人合作出发,待获取经验后再深度开展。通常小组人数应控制于4到6人,同时需要进行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的设置,确保成员间做到各司其职,从而对优生存有的泛泛而谈以及学困生存有的搭车情况进行规避。
(三) 把握时间,做到科学讨论
教师需要针对讨论时机进行把握,并非所有问题均应借助讨论解决,讨论并不能取代独立思考。其次,还应对讨论时间进行把握,不仅要确保学生可以充分表述观点,还不能让讨论时间过于宽松。讨论前教师应留置合理时间供其独立思考,通常只有思考困惑时借助讨论才可收获成效。比如,对《二泉映月》进行讲授时,组织学生针对“阿炳形象和性格特征”展开讨论。由于该问题很难借助独立思考实现,因此便可展开讨论,从而对成员观点加以融合、考虑,并最终对阿炳形象以及性格特点做到准确把握。
依照教学内容选用讨论式教学方式:
讨论的表现形式有“点对点”讨论、“点对线”讨论、“点对面”讨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就讨论的教学内容来分层讨论。对于“点对点”讨论,即同桌讨论适合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通过讨论可使双方受到启发,学生参与率高,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点对线”讨论,即小组讨论,以3~5人为一组,这有利于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适合难度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点对面”讨论,即全班讨论,这种特别适合总结具有规律性的重难点问题和典型性问题,有利于教师教授抽象的问题。比如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授“名词”这个抽象概念时,先要同桌讨论,他们举了很多词。如水、火、上海、太阳、香蕉、公约数等,再要同学们小组讨论,并找出规律,有的小组代表说名词是代表人的名称,有的小组代表说是表示事物的名称,有的小组代表说名词是表示专有的地名……讨论的内容丰富多彩。最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具体的例子,找出抽象的规律。即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然后,再利用这个抽象概念来具体化,让同学们组词验证其正确性。因此,讨论式教学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分层的讨论形式。
(四) 设置讨论情景激活讨论热情
一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由于小学生特定的年龄、心理特质和已有知识的缺乏,教师一定要依据这些特点来设置讨论情景来弘扬小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创设和谐、民主和平等的环境来让他们畅所欲言,始终是讨论活动的主角。这要注意两个平等关系:(1)师生平等。教师由于社会赋予其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往往不由自主地成了发言的主导者,这种优越感在讨论式教学中不应强化而应淡化,教师应成为发言的参与者,仔细倾听学生们的发言,积极引导,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参考,这样教师与学生趋向平等。(2)生生平等。好学生在知识、阅历上的优势,往往成为讨论式教学的垄断者,过分强化了好学生的主体性。此时,教师应该认识到中、学困生在知识和阅历上的劣势是相对的,暂时的,应该鼓励中、学困生积极发言,弘扬他们的主体性,逐渐缩小与好学生差距,让他们成为整体,共同进步。因此,创设民主、平等讨论氛围不仅是尊重师生、生生间知识上平等,更是尊重师生、生生间法律之人格上的平等。
因此,只有对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涵义、课堂表现形式和存在的弊端以及应用策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使用它,提高教学效率。这是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也是实现传统教学方式转换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的不同,应把讨论式教学方式和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不应过度追求和使用,而要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骆安瓊.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6).
作者简介:
廖永红,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蓬溪县天福镇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