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徐华伟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此,上海城市科技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于2015年9月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开启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推进校企双主体一体化育人的现代人才培养新模式。
早在2005年,我校就已积极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关系良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模式的执行、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的开发与实践都离不开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协调。为真正实现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校企双元育人,打通师资通道,校企联合建立了“一导”“一傅”“一主”“一辅”的双导师队伍,并制定了双导师队伍管理机制,组织双导师参加培训,提升双导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研讨能力,从而实现了学校课程和顶岗实习内容的对接贯通。
我校在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学徒制试之前,已积累了9年双元制校企合作经验和基础。在申报试点之初,我校对8家合作企业的师傅,也就是未来学生(学徒)的拜师对象进行了调研。在企业的配合下,我们调查了一些企业技术骨干师傅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但情况不容乐观。以校企合作方上海龙衡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技术骨干师傅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情况见表1所列。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师傅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1人,仅占总人数的20%;有技师资格证书的2人,占总人数的40%;手艺好、经验丰富的50岁以上的“老法师”2人,占总人数的40%。这已是该企业能提供的最好的师资力量了。
现代学徒制导师应具备的能力和实际情况的对比见表2所列。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方面选派的师傅还不完全具备成为导师的能力。那么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企业导师呢?笔者认为,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学历,还要有汽修技能,会讲授,善分析,能带领学生一起在车间实践,教会学生“怎么修”“为什么这样修”。因此,企业需要选派从技术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人员成为企业导师,他既是企业车间学徒制师傅们的直接领导者,也是学生(学徒)的企业导师。仍以校企合作方上海龙衡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技术经理才是企业导师的合适人选,该技术经理于2002年来到该企业参与工作,从机电维修工做起,工作期间进修了大专学历,现在已是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还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
表1 现代学徒制师傅学历和资格证书信息
表2 现代学徒制导师应具备的能力和实际情况的对比
建立企业“一导”“一傅”和学校“一主”“一辅”共同参与的双导师队伍,有助于实现学校课程和顶岗实习内容的对接贯通。由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殊性,每家校企合作企业只能容纳4名~5名学徒,为此,学校在申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之初,与松江区域的8家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关系。为了确保学校导师能深入校企合作企业,一是协助学生(学徒)快速适应在企业期间的教育教学,二是做好教科研工作,搜集企业典型维修案例,完成校企联合开发校本教材等任务,学校配备2名导师,分别深入4家企业,协助校企双元主体,共同完成试点任务。目前,“一导”“一傅”“一主”“一辅”双导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见表3所列。
2.1.1 企业“一导”“一傅”
企业导师负责所有学生(学徒)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教育和教学管理;负责和学校专业系、学校导师、学生(学徒)家长的接洽;要做好学校、家长、学生(学徒)、企业师傅之间沟通;还要对企业师傅做好相应的收徒培训和教材培训。
企业师傅负责学生(学徒)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教育和教学管理;负责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及学生(学徒)家长的沟通,认真专研技能,专研教材,培养学徒。
2.1.2 学校“一主”“一辅”
“主”导师负责所有学生(学徒)企业实习期间的教育和教学管理;负责和企业、企业导师、企业师傅的接洽,做好学校、企业、学生(学徒)之间的沟通;做好教学研究,进一步制定和优化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等。
表3 “一导”“一傅”“一主”“一辅”双导师队伍的实际情况
“辅”导师负责部分学生(学徒)企业实习期间的教育和教学管理;负责和企业、企业导师、企业师傅的接洽,做好学校、企业、学生(学徒)之间沟通;协助企业导师和企业师傅参与学生(学徒)的管理。
2.2.1 双导师队伍主持人制
双导师队伍实行主持人制,学校“主”导师为主持人,负责主持工作,外加若干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参与。
2.2.2 双导师队伍考核制
在学生下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学生的阶段性考核,以此对师傅、导师进行评价。在每个阶段的企业实践过程中,双导师队伍都必须贯彻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做到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
2.3.1 申报条件
双导师队伍主持人(“主”导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有较为突出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改革业绩,应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教师担任。主持人应满足的条件包括:在职,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术职称,在教育行业从业10年以上。
双导师队伍成员由主持人选拔,应由自主发展意愿强、教学业务素质好、技术能力强、示范引领能力强、合作共赢意识好的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
申报程序采用自荐和他荐方式递交报名表,由教务科审核资料。审核通过后由学校发放导师聘书。
2.3.2 鼓励方式
由学校根据主持人和成员在双导师队伍建设中的表现和成果提出鉴定意见,学校将把鉴定意见作为个人履职晋升、评定职称、推荐优秀的参考依据之一。
学校每年对已建成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基地进行评估考核,对于优秀的实践工作基地,学校会向区里推荐,申报成立区级校企合作单位。申报通过后,区里每年会下拨校企合作经费。
2.4.1 学校导师队伍培养
现代学徒制学校教师队伍的特点是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学校导师的培养上,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的培养和培训,锻炼并提升导师队伍的师资水平。
(1)每年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拓宽专业视野,学习前沿技术,提升专业技能。
(2)通过参加全国教师技能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竞赛能力和竞赛指导能力。
(3)通过市级和校级的教师下企业实践平台,推动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培训,动手维修车辆,搜集企业典型维修案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4)通过“请进来“的办法,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走进校园,共同进行教学研讨、项目操作规范化演示及专业讲座等,提高学校导师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
为此,学校于2017年下半年成立汽车大师工作室,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邀请汽车大师工作室专家武振耀老师对我系专业教师进行汽车维修中级工考核项目的专题指导(图1)。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全国各类专业培训,每年参培10人次以上。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市级和校级平台下企业实践,2016年至今,我系参与市级下企业实践的教师人数共计8人,参与校级下企业实践的教师人数共计5人。
教师暑期组织小团体钻研汽车技术(图2),多次组队参加汽车的相关赛事(图3)。
图1 学校汽车大师工作室专家做专题指导
图2 教师暑期组织小团体钻研汽车技术
图3 学校组队参加汽车工程学会教师技能大赛
2.4.2 企业导师队伍培养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队伍的特点是企业导师有汽车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内部培训课程)和高超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就读大专或高级技师过程中,有过专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积累了一些科研经验。但他们缺少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按照教材内容教学的授课能力。为此,可以通过定期联合召开导师级别会议(图4),组织企业导师参加培训,提升双导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研讨能力。
3年来,学校共聘任了3名学校实习指导导师,分别为诸鑫炯、韩攀峰和秦光明老师,3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学校导师信息见表4所列,成果见表5所列。
图4 校企双导师工作培训会议
表4 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学徒制学校导师信息
表5 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学徒制学校导师成果(2015年~2018年)
在“一导”“一傅”“一主”“一辅”的双导师队伍作用下,20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在企业顶岗实习(学习)阶段表现出了良好的秩序,学生(学徒)各项任务学习也开展得井然有序。每名学生(学徒)都有一对一的企业师傅进行辅导,同一企业的学徒有1名企业导师和1名学校导师。学校导师给鼓励,企业导师给学习计划,企业师傅教维修技能。导师们强强联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双导师师资队伍中,2名学校导师(“主”导师和“辅”导师)和8名企业导师(来自8家校企合作企业)形成教科研团队,在指导学生(学徒)顶岗实习的同时,搜集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和企业典型车辆维修案例,通过交流研讨,共同提高技能。我校通过校企联合开发了《项目评价(一)》和《项目评价(二)》校本教材,并用于企业实践阶段的教学。目前,2本教材均以校本教材的方式印刷,投入015级和2016级学生企业实习期间的教学使用。这2本教材的开发,便于统一8家校企合作企业的教学内容,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上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教材的联合编写开发也提升了校企导师共同的教科研能力。
在双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值得借鉴。
(1)现代学徒制师傅和导师的培养始终是盏明灯,照亮现代学徒制试点之路。在双导师队伍的培养中,学校导师的培训、大赛、学习机会等相对较多,成长也较快。而企业导师和企业师傅迫于企业生产压力及相适应的针对性培训相对较少,主要靠学校团队进行培训辅导,边培训边上岗。但是,企业师傅和导师的培训已刻不容缓,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要重视。只有建立健全双导师培训学习机制,按计划对导师和师傅进行培训,包括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学标准的统一和教学要求的统一等。这样,我们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之路才能走得更加开阔。
(2)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的教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校企在双导师基础上,已联合开发适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用《项目评价(一)》和《项目评价(二)》校本教材。但这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何真正让企业导师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校企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开发,以及校企课程和企业课程的规范系统化教学,是我们试点项目组继续推进的重要目的和意义。系统化、深层次的教学、教科研培训与辅导,是提升导师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渠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