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应用与实践

2019-04-02 03:50李梅张晟
重庆行政 2019年1期
关键词:辩论赛通识翻转课堂

李梅 张晟

一、翻转课堂应用于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影响美国教育进程的十大著作之一——《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在序言里说到,哈佛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Whole  Man),而“全人”等于“好人(Good Man)+正直的公民(Good Citizen)+有用之人(Useful  Man)”。“有用”的第一原则是开阔视野,多读书。未来需要的是头脑清晰、兴趣丰富的通才,而不是专才。其人才培养的特征是:开阔视野、多元思维、思辨精神、同理心與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综合能力。然而,通识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异较大、课程学时相对较少、课堂教学互动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通识课程多种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因此,有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传统教学进行反思,引入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便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逐渐在中国大学落地开花。但由于学校发展理念的不同以及各门学科特征的限制,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也存在差异。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其实质是教学观念的创新,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课堂组织流程。学生在家就可以获得新的学习资料,而课堂时间是用来通过辩论、讨论来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来吸收相关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1]翻转课堂使教师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引导和互动,而不是单纯讲解的授课形式。教师的责任是“组织引导,引发探究,促成合作,答疑解惑”,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分享交流,合作探究,互助解疑,评价反馈”达到精熟练习、深度学习。[2]当传统教学变成翻转课堂时,没有单一的结构或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完全契合了通识教育的本质要求,即开阔学生知识面、增强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就是,既有知识广度,又有学习深度;既能跨学科思考,又能解决问题;既开放协作,又善于突破自我,从而最终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深入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掌握某种技能。因此,翻转课堂是通识教育培养“全人”目标的必要途径,也是通识课程教学的必要方法。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美国社会的公共政策》课程的教学实践

《美国社会的公共政策》是当前美国应用型大学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针对翻转课堂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环节中面临的问题,探索翻转课堂的形式,总结翻转课堂的经验,以求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一)开发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课堂多采用双向讨论的方式进行,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关注重点由传统的关注教师怎么教转向关注学生如何学。应用型大学应着力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基于理论的实践探索性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美国作为政策类课程,在课堂中将时事政策作为教学案例更具时效性,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美国政策风云异动的情况下,运用政策分析工具和理论模型,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和评论具有时代性意义。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课堂讨论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将案例先由学生分组准备,然后课堂上分析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讲授美国的经济政策这一章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向的理论灌输,而采用案例教学方式,为使学生深入了解美国的经济政策,遴选当前中美两国贸易战这个热点话题进行案例教学,课后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熟悉案例,包括案例的背景、发展态势及影响,并指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上课过程中,教师首先将新课的理论要点讲解清楚,而后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案例的看法和思路,学生深入讨论后,再对案例进行深刻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整个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启发、点拨、诱导等方式,将问题引向深入,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案例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点评学生的观点,使学生受到启发,真正掌握知识点。

(二)融入“翻转课堂”理念

《美国社会的公共政策》这门课程在传统教学中,为了生动、具体、完整地向学生传授美国社会及各领域公共政策的知识以及锻炼学生分析一般公共政策的能力,按照各领域的政策模块,将教学项目进行区分( 传授知识项目,课堂应用知识项目、时事政策评论项目),从而达到差异化教学,并让学生按照教学次序吸收知识,应用知识,拓展知识。但由于课时较少,任务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难以顺利实施。

因此,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传统教学中,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初步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该模型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提升三阶段构成。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首先确定教学内容,对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精心准备混合式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如实行课堂辩论赛,根据美国的环境政策这一章节内容,将辩论赛有关的辩论主题、策划书、组织人员安排等混合式教学资源按照专题通过QQ 群等工具发送给学生。

学生根据自身基础知识情况、优势能力水平及学习习惯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包括主席、辩手、计时、评委等)和学习任务。此外,教师应利用在线答疑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这一阶段,学生应了解本课程有关信息,搜集辩论赛相关资料。上课前,学生如遇到问题,则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同学讨论、向教师请教等方式来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共性问题,应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教学阶段解决。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课堂教学阶段,首先对新课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将理论知识以传统讲授方式进行讲解。其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辩论赛。在比赛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遇到的难点及未涉及的知识面进行现场记录,于辩论赛结束后进行重点集中讲解。由于此次辩论赛内容不仅涉及美国,也是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以点带面的全球意识,以及思考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在其出台的具体政策前提下如何影响全球环境问题。最后,要求评委、辩手代表与学生观众代表对此次辩论赛做出评价以及过程感悟,并完成对本次辩论赛完成情况的反馈,使课程教学从“以教授知识为主”转变成“以创造性解决问题为主”的新型课堂教学。

(三)课后拓展提升阶段

在课后拓展提升阶段,将课堂上的辩论盛况进行文字总结,同时形成新闻稿发布于官网,并将其成果反馈于学生,学生们亦感到自己的付出获得了回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也加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学生都要记录自己完成任务情况,以便对整个教与学过程进行正确评价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与学活动。

三、小结

大学教育不只是一种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是要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现代公民,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3]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晓各种基本知识,帮助其发展远大抱负和目标。

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解决通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断将通识教育推进向前,是当前高校探索的重要问题。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号召要“掀起‘课堂革命”,指出中国学校“基于对中外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正在坚定不移地走出自己的道路”。[4]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引入通识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与时俱进的必要手段,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新、不断进步才能满足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要求,才能满足大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求知需求。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中值得尝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宋生涛,杨晓萍.翻转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形态[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3):98.

[2]汪 琼,罗淑芳,江婧婧.翻转课堂本土化实践模式的文本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2):5-12.

[3]张亮.我国通识教育改革的成就、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2):80-84.

[4]中国教育报:教育部長陈宝生《人民日报》撰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EB/OL].http://www.sohu.com/a/1907262 52_120074,2017-9-8.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辩论赛通识翻转课堂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举办省内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辩论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