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气温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这个时段,经常是刚脱掉秋裤,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中午又是阳光普照,气温飙升。早春乍暖还寒,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期。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为了一整年的健康,在穿衣方面仍然需要“捂一捂”。
当昼夜温差超过8 ℃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能过早脱下厚外套。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基本恒定在37 ℃左右,人们调节体温一是靠自身调节,如中枢调节、皮肤血管调节、排汗等,另一个就是靠增减衣物。
经历了一个冬季的暖衣保护,人体自身调节机制已适应了当前的动态平衡。此时如过早脱去冬衣,将人体暴露在稍暖却并不稳定的气候下,体温调节机制来不及建立新的平衡,极易造成寒热失调,使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进而受到疾病侵袭。
春天的气温忽高忽低,温差较大,身体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不适应而受寒,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一般情况下,15 ℃是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 ℃时一定要捂,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超过15 ℃就要适当减衣,否则容易诱发“春火”。
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减衣应一件一件减,最好“早晚添,中午减”,还要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尤其要防止后腰、肚子和腿部受凉。
即使气温达到15 ℃,还要再捂7天,体弱者需再捂14天,使人体慢慢适应环境变化。
另外,春天的衣服应适当宽松,可以稍微松开扣子、腰带透气,防止身体出汗诱发受风、感冒。
春天万物生长,人体中的阳气生发,此时是“养阳”“养生”“养肝”的好时机,只要会吃就能补足身体缺少的营养。
甜味补脾
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春天肝旺会伤及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化解的方法是多吃些甜味食物,补充人的脾胃之气。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气血的源头,只有脾胃旺了,才能延年益寿。因此,要多吃甜味食物,如大枣、山药、桂圆、地瓜、南瓜、柿饼和草莓等。
吃酸养肝
按照中医五行的观点,肝属木,与春相应,肝气在春天最旺。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因此春天重在养肝。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因此要吃一些酸性食物。常见的酸味水果有酸枣、梅子、柠檬、菠萝等,都可适当吃一些。
温补阳气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以使人体免受外界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皇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养阳的食物大多性温,有牛肉、羊肉、姜、葱、土豆、韭菜、红茶等,这些食物不用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就可以。
味淡滋阴
冬季人们习惯于进补,膏粱厚味进食较多。春天里,这种习惯应向清淡的方向转变,多食蔬菜是春天的养生要诀。
经过冬季之后,不少人会出现维生素、无机盐或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常发口角炎、口腔炎等,多吃蔬菜可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
春季肝火旺盛要多食用些蔬菜降肝火,疏肝理气。香椿、春笋、豆芽、蒜苗、菠菜、莴笋这些蔬菜均属温性,既可驱散寒冷,又能杀菌抑菌,让人精神焕发。
香椿,营养素丰富
每年谷雨前后,香椿新发的嫩芽挂满枝头,被称为“树上的蔬菜”。香椿气味特殊,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C、钙、磷等营养素,是蔬菜中的佼佼者。
春笋,富含纤维素
笋芽是竹子从土里长出的嫩芽,一年中春笋笋肉最为鲜嫩洁白。春笋不仅富含优质的植物蛋白、钙等人体必需元素,纤维素含量也很高,有助于调理肠胃。但因为春笋草酸含量高,烹调之前要用沸水焯一下。有过敏體质、严重消化道疾病者慎食。
豆芽,补充维生素B2
豆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是非常好的美容食品。豆芽中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如黄豆芽富含维生素B2,可改善春季多发的维生素B2缺乏症,适量食用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
蒜苗,消食健脾振食欲
蒜苗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口味较辛辣,因此具有消除积食、杀菌健脾的功效,能有效预防春季流感、肠胃炎和食欲不振等疾病。
菠菜,护眼明目
春天是菠菜最嫩的季节,此时的菠菜称为“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尤为可口。菠菜富含钾、钙和镁元素,能帮助眼部肌肉增强弹性,减少近视概率。
莴笋,抗过敏
莴笋含丰富的维生素、钙、镁、膳食纤维等成分。莴笋中的某种物质可以抵抗因春季过敏而引发的鼻炎,缓解过敏带来的不适。
吃什么饭很关键,喝什么水更重要。夏天喝绿豆汤解暑,冬天喝羊肉汤祛寒。那么,万物复苏的春季适合喝什么?
茉莉花茶,消春困
民间早有“春宜饮花”之说,而从养生和保健的角度来讲也是春饮花茶。在春天里,阳气生发,万物复苏,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现象。春喝花茶,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自消。
豆浆,给肝脏解毒
作为日常饮品,豆浆中含有大豆皂甙、异黄酮、大豆低聚糖等具有保健功能的特殊保健因子。多喝鲜豆浆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常饮豆浆可维持正常的营养平衡,全面调节内分泌系统,降低血压、血脂,减轻心血管负担,增加心脏活力,优化血液循环,保护心血管,并有平补肝肾、抗癌、增强免疫等功效,所以有科学家称豆浆为“心血管保健液”。
绿茶,醒脑提神
绿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并有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并且饮用绿茶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
枸杞泡水,养肝护眼
枸杞子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又是健康眼睛所必需的,所以枸杞泡水可以护眼。枸杞子中含有的多糖对于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促进肝损伤的修复。
人参泡水,增强抵抗力
春季也是感冒的多发期,体质弱的人多喝人参泡水可以预防感冒、肺炎。
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生长,人们的起居也应随之作出调节。
俗话常说:早睡早起精神好。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早上要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不能再像冬天一样睡懒觉,最好早上6时30分起床,起床后多梳头,有助于醒脑。
春季有良好的睡眠,人體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进一步促使机能承受能力的增加,减少白天的困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春日里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诱发和加重春困。
午睡可以醒脑养神,年纪大的人可以午休1小时,但也不要睡太久,否则醒来后会感到更加困倦。
国外医学研究显示,每天午睡30分钟,体内激素分泌更平衡,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也可减少30%;美国期刊内容显示:午后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人体紧张度,缓解压力,效果就像睡了8小时。
晚上睡觉前,最好用40 ℃的水泡泡脚,可以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晚上睡觉先不要减被子,否则容易着凉。
此外,空气好时,最好在早上和中午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15~30分钟。养些花草和金鱼,为家里增添春天的气息。绿色植物可吸收滞留在空气中的大量尘埃,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在阳台上种些花卉,摆上盆景,可美化环境,又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如在室内,可栽种能净化空气的花,如吊兰、米兰、月季、文竹等。
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生发的特点,加强锻炼,投身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
“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阳光不仅是维生素D“活化剂”,也是天然“保健药”之一。晒太阳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杀死多种病毒、细菌等。
中老年人可以在上午9~11时出门晒太阳,上班族可以在午休时晒太阳,这样可以助长阳气,让人精神抖擞,还能补钙。
郊游、赏花、放风筝、散步、慢跑、练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活动可以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还可增强抵抗力,让人的思维敏捷、不易疲劳。
由于冬天运动比较少,身体的多项机能还在“冬眠”,因此春天运动要“慢”,不宜骤然进行。在锻炼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肌肉和韧带得到放松,防止肌肉和韧带损伤。
需要提醒的是,开始锻炼时不应立即脱掉外衣,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时多做深呼吸,有助于养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