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峰
【关键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临床疗效
在老龄化社会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备受关注。由于老年人机体各项器官功能衰退、反应变慢,极容易发生摔倒等不良事件,导致重型颅脑损伤发生,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我院以此为背景开展探究,针对7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对其中36例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术,探讨治疗效果,并总结出如下报告。
1.1 基线资料
录入73例样本均来自于本院,且均患有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统一收录时间确定在2017.01.14至2018.03.26期间,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处理分组,得出分别有患者例数37、36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性别、年龄资料,均以P>0.05最终定局,具有讨论价值。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区间63~91岁,平均年龄(75.12±1.96)岁。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区间62-92岁,平均年龄(75.91±1.18)岁。
1.2 方法
对本次参与研究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常规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气管切开术具体操作如下:调整患者体位至仰卧位,使患者头部向后仰,充分暴露颈前部,减少皮肤与器官之间的距离,实施局部麻醉,待麻醉表征出现,将一切口做出患者颈前部正中线位置,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切开器官,将气管插管放置,位置合理,逐层关闭组织,做好抗感染工作。对照组患者在受伤后的24小时后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在24小时内行切开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
1.4 統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中,采用X2、t分别检验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结果分别选择(%)、(x±s)体形式体现,数据对比呈现P<0.05,探讨项目具有参考价值。
如表1呈现,观察组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在数值上均较对照组更优,且最终P值均小于0.05。
—般来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伴有呼吸道分泌物排除困难、咳嗽等症状,容易发生误吸等不良事件,这一点在老年患者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原因在于,大多数老年患者均具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气道功能较弱[1]。因此,有必要通过有效的解决措施解决呼吸患者困难的问题。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治疗,其中气管切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但是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且不会伤及患者口腔、吞咽功能,预后良好。同时,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受伤后的24小时内,行早期器官切开术治疗,可快速、有效的恢复患者呼吸,对于患者康复更加有利[2]。
由表1结果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经过证实,数据结果具有意义。因此,可以推论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在结论上与刘海生[3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对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马俊,唐小霞,伍增龙,等.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4):431-433.
[2]林国柱.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6-37.
[3]刘海生.早期气管切开对预防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5,19(12):2361-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