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丽 林云华
膀胱肿瘤是继前列腺癌、肺癌、直肠癌之后的最常发肿瘤,以移行上皮癌最为常见,约占膀胱肿瘤的90%以上[1]。膀胱肿瘤早期复发的最重要原因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肿瘤细胞在切口部位的种植而引起。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保留膀胱的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进行规律的膀胱灌注化疗以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而临床上膀胱灌注化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约有25%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征及肉眼血尿,而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高达10%[2]。为降低灌注化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我科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灌注方法进行改进,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初次行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4例,年龄22~76岁,平均49岁。观 察组中男性41例,女性2例,年龄26~81岁,平均53.5岁。两组患者均由固定的护士负责治疗,灌注用药均为吡柔比星30 mg加注射用水30 mL。
2.方法 两组均严格按无菌操作,常规消毒尿道口。对照组常规使用石蜡油润滑F16号尿管,置管成功后缓慢注入药物溶液,然后再注入10 mL空气,拔除尿管,分别变换四个体位,30 min后经尿道排空药物。观察组选用1%利多卡因凝胶作为润滑剂,首先用凝胶涂抹尿道外口,然后将凝胶全部挤入尿道,3 min后插人F16号尿管,同法注入药物,夹闭尿管并保留,分别变换四个体位,30 min后经尿管排空药物(若患者无法耐受30min时长,则有急迫尿意后开放尿管),再次夹闭尿管,待有尿意后开放尿管,排空膀胱后拔除拔管。
记录两组置管成功情况及灌注后患者的反应,并做满意度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3.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灌注化疗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应对措施,将灌注化疗知识制成小卡片,发给需进行治疗的患者,让家属配合做好疏导工作,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及紧张情绪,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对患者多关心体贴,耐心听其主诉,保持良好护患关系。
(2)灌注前护理:灌注前嘱患者禁水4 h,排空膀胱,充分润滑尿道后插管,置管动作要轻柔,确保尿管在膀胱内方可固定尿管。环境以20~25℃为宜,灌注在专用的门诊治疗室内进行。
(3)灌注时护理:灌注时注意注射器与尿管衔接处要严密,过程中嘱患者深呼吸,并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注人药物后,再注人10 mL气体,以免药液残留在尿管内,保持膀胱内药液的有效浓度。
(4)灌注后护理:灌注后夹紧尿管末端,每7~8 min变换体位一次(左侧位、右侧位、仰卧位、俯卧位),使药液在膀胱内均匀分布,30 min后经尿管排空膀胱,再次夹闭尿管,嘱患者多饮水,待患者有尿意后开放尿管,二次排空膀胱后拔除尿管。
4.饮食指导 平时给与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增加营养;灌注后嘱患者避免刺激性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
5.复查指导 定期灌注,记录每次灌注完的反应情况。定期复查,尽早发现肿瘤复发。每3个月复查血、尿常规及生化,泌尿系超声,膀胱镜检查等;2年内未复发改为每6个月复查以上项目。
6.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见表1,两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药物在膀胱内保留时间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为23~30 min,平均时间为(28.5±3.2)min;对照组患者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为20~30 min,平均时间为(25.3±2.7)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提前结束治疗的发生率、肉眼血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治疗后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对灌注治疗效果满意,治疗配合;而对照组部分患者对今后导尿及灌注后可能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并发症,表现为焦虑、紧张心理,配合被动等。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s,n(%)]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s,n(%)]
项目 观察组(n=43)对照组(n=43) P值一次性置管成功 42(97.7) 39(90.1) 0.03药物保留平均时间/min 28.5±3.2 25.3±2.7 0.04膀胱刺激征 6(14.0) 10(23.3) 0.01提前结束治疗 2(4.7) 4(9.3) 0.01肉眼血尿发生 0 3(7.0) 0.01患者满意度 42(97.7) 38(88.3) 0.03
传统导尿方法使用的石蜡油仅有润滑尿管及尿道的作用,置管操作时导尿管刺激尿道粘膜可引起疼痛,尿道括约肌紧张,导致置管困难[3]。而改进方法中使用的利多卡因凝胶,它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利多卡因及润滑剂,能较好的附着于粘膜和尿管表面,起到润滑和止痛作用,对尿道粘膜表面麻醉作用强,起效快,能可逆性地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4],大大减少了置管的不适感,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
膀胱刺激征是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表 现为灌注后数小时出现尿急、尿频、尿痛,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5]。其发生机制为化疗药物透过膀胱粘膜下层血管进入血液并刺激该处感觉神经所致[6]。我们通过灌注后第2次排尿后拔除尿管,既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在膀胱内的残留浓度,也能减轻药物对尿道粘膜的二次损害,明显减轻了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给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