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萍萍,吴春晓,张敏璐,彭 鹏,王春芳,龚杨明,顾 凯,向詠梅,施 亮,庞 怡,施 燕,付 晨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与伤害防治所肿瘤防治科,上海 20033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上海市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2位死因。肿瘤登记是肿瘤防治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其收集的肿瘤患者发病和死亡等信息广泛用于确立癌症防治策略、开展和评估癌症预防及控制措施、配置医疗资源及开展科学研究等领域。上海市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死因统计系统,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肿瘤登记系统[1-3],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收集上海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资料[3],自2002年起,肿瘤登记范围从市区扩展到全市[2],登记具有上海市户籍的恶性肿瘤(包括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病例。发病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被收录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五大洲肿瘤发病资料》(简称CI5)中,是我国以人群为基础的历史最长、质量最高的肿瘤登记资料。
2016年1月,上海市肿瘤登记处开始启用健康档案信息平台,本文是首次基于健康档案肿瘤新平台数据,分析上海市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位居上海市发病和死亡首位的肺癌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以研判上海市癌症负担,为肿瘤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参考依据。
病例资料来自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20世纪60年代上海开始了肿瘤登记工作[1],积累了1973年至今市中心区有关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资料[3],2001年上海市卫生局颁布了《上海市恶性肿瘤报告办法》后,肿瘤登记工作归口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将报告登记范围从原有的市区扩至郊区县,实现全市覆盖[2]。2015年12月30日,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上海市肿瘤登记管理办法》[4],对肿瘤登记和患者管理工作进行了更为明确的部署。
全市具有肿瘤诊断能力的医院负责报告上海市户籍居民中新诊断的所有部位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病例。全部病例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网络和公安局派出所户籍登记系统进行核实,同时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死因登记系统资料,进行逐一核对,发现有遗漏报告的根据死亡医学证明书,补填报告卡。
恶性肿瘤病例登记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户籍及居住地址、诊断部位或名称、病理学类型、首次诊断日期、诊断依据、诊断时期别等。所有收集的病例报告经编码、核对、剔除重复后,录入到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库,定期完成数据审核、重复合并等资料整理工作,计算发病等统计指标。按照《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5]和IARC的“Comparabi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in Cancer Registration”[6]的标准和要求收集和处理病例登记资料。
诊断部位或名称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编码,病理学类型应用《国际肿瘤分类》第3版(ICD-O-3)编码。
上海市人口资料来自上海市公安局定期发布的年中人口数和人口构成。各区县人口和构成来自各区县公安局。2015年上海全市户籍人口(年中)为1 439.90万。
2015年上海市肿瘤登记资料的主要质量评价指标中,病理组织学诊断比例(percentage of morphologically verified cases,MV%)为78.42%,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percentage of death certification only,DCO%)为0.21%,死亡发病比(mortality to incidence ratio,M/I)为0.55,诊断不明比例为0.00%,漏报率为0.50%,肿瘤登记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符合肿瘤登记资料的要求,肿瘤登记数据质量较高。
按地区、性别等分层,分别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64岁,0~74 岁)、截缩率、年龄别率、地区别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根据人口资料,计算年均人口数和分年龄别(0~4岁、5~9岁、……、80~84岁、85岁以上18个年龄组)人口数,并以此为标准计算各组年龄别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统一使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7]进行标化调整,简称标化率。
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由率(r)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得出,反映其相对变化的程度。采用对数线性模型,以ln(r)为应变量,X为自变量(年份或年份段的组中值),配合线性模型ln(r)=α+βX+ε,α为常数项、β为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从回归系数β估计APC,并用百分数表示APC=(eβ-1)×100%,t检验回归系数β是否等于0来验证其变化的显著性[8]。
Joinpoint模型回归分析法:采用数理运算法则,在率(r)的长期趋势中判断出其中某段时间内的趋势变化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最佳拟合的结果,对长期趋势进行线性分段(line segment)描述,并得出各段的APC值[9]。本文分析时每两个Joinpoints间的年数设定为至少5年,其他选项为默认值。Joinpoint模型回归与APC计算使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专业软件Joinpoint回归程序4.5.0.1版本。
2.1.1 总发病率
2015年度全市共诊断新发恶性肿瘤病例71 610例,其中男性占51.52%(36 894例),女性占48.48%(34 716例)。全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497.33/10万(男性为516.00/10万,女性为478.91/10万),标化发病率为228.82/10万,男性(226.39/10万)低于女性(233.76/10万),0~64岁发生恶性肿瘤的累积率为14.34%,0~74岁累积率为25.12%,截缩率(35~64岁)为392.53/10万。其中,市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514.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224.30/10万,0~74岁累积率为24.57%,截缩率(35~64岁)为387.39/10万;郊区粗发病率为484.3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32.08/10万,0~74岁累积率为25.54%,截缩率(35~64岁)为396.50/10万。市区与郊区相比,市区标化发病率低于郊区,市区男性标化发病率(219.38/10万)低于郊区男性(231.80/10万),市区女性标化发病率(230.21/10万)低于郊区女性(236.02/10万)(表1)。
表1 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Tab.1 Cancer incidence in Shanghai, 2015
2.1.2 年龄别发病率
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30岁以前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至80~84岁年龄段到达高峰(1 668.65/10万),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年龄别发病率变化情况基本相同。全市和郊区男性发病率除了在15~54岁年龄段低于女性,其他各年龄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市区除15~19岁组男性略高于女性外,其他各年龄组与全市和郊区特征相同。市区和郊区人群的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相似(图1)。
图1 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Fig.1 Age-specific incidence of all types of cancer in Shanghai, 2015
2.1.3 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
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为肺癌(粗发病率为9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41.06/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和乳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59%。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为肺癌(粗发病率122.98/10万,标化发病率49.39/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和肝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80.72%。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为肺癌(粗发病率为77.32/10万,标化发病率为33.56/10万),其次为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79.68%(表2)。
市区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为肺癌(粗发病率为99.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39.00/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胃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82%。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为肺癌(粗发病率为119.25/10万,标化发病率为44.50/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和肝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80.58%。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为乳腺癌(粗发病率为92.85/10万,标化发病率为46.14/10万),其次为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79.55%(表3)。
郊区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为肺癌(粗发病率为100.05/10万,标化发病率为42.71/10万),其次为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41%。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为肺癌(粗发病率为125.70/10万,标化发病率为53.18/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和肝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80.82%。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为甲状腺癌(粗发病率为86.74/10万,标化发病率为60.96/10万),其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80.15%(表4)。
2.2.1 总死亡率
2015年,全市共有38 445人死于恶性肿瘤。其中男性占61.05%(23 469人),女性占38.95%(14 976人)。全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67.00/10万(男性为328.24/10万,女性为206.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95.99/10万(男性为125.12/10万,女性为69.51/10万),0~64岁死于恶性肿瘤的累积率为4.18%,0~74岁的累积率为9.96%,截缩率(35~64岁)为115.27/10万。市区和郊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分别为285.63/10万和253.24/10万,市区标化死亡率(94.83/10万)与郊区(96.74/10万)基本持平。郊区男性标化死亡率(129.81/10万)高于市区(119.13/10万),郊区女性的标化死亡率(67.04/10万)低于市区(72.49/10万)(表5)。
表5 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死亡情况Tab.5 Cancer mortality in Shanghai, 2015
2.2.2 年龄别死亡率
上海市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在0~44岁处于较低水平,从45岁开始快速升高,至85岁及以上年龄段到达顶峰(2 033.94/10万),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年龄别发病率变化情况基本相同。男性死亡率在各个年龄组均高于女性(图2)。
2.2.3 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
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为肺癌(粗死亡率为65.13/10万,标化发病率为23.16/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8.07%。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为肺癌(粗死亡率为93.76/10万,标化发病率为35.12/10万),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83.13%。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也为肺癌(粗死亡率为36.89/10万,标化发病率为12.10/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和胰腺癌,前10 位恶性肿瘤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77.32%(表6)。
市区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为肺癌(粗死亡率为65.03/10万,标化发病率为21.40/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7.34%。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为肺癌(粗死亡率为90.78/10万,标化发病率为31.36/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82.92%。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也为肺癌(粗死亡率为39.95/10万,标化发病率12.07/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胰腺癌,前10 位恶性肿瘤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77.32%(表7)。
郊区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为肺癌(粗死亡率为65.21/10万,标化发病率为24.51/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8.69%。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为肺癌(粗死亡率为95.94/10万,标化发病率为38.13/10万),其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83.30%。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也为肺癌(粗死亡率为34.60/10万,标化发病率为12.10/10万),其次为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和乳腺癌,前10 位恶性肿瘤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77.51%(表8)。
图2 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Fig.2 Age-specific mortality of all types of cancer in Shanghai, 2015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存活的现患恶性肿瘤患者399 027例,现患率为2.77%。存活患者中,男性占42.62%(170 080例),女性占57.38%(228 947例),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0.74。市区现患率为3.07%,郊区现患率为2.55%(表9)。
乳腺癌是所有存活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15.33%。男性存活者最多的是结直肠癌患者,占18.13%,其次是胃癌(11.71%)、肺癌(11.59%)、前列腺癌(9.61%)和甲状腺癌(7.26%)。女性存活者最多的是乳腺癌患者,占26.53%,其次是甲状腺癌(16.29%)、结肠直肠(11.90%)、肺癌(7.40%)和胃癌(4.98%)(表10)。
现患病例1年内诊断的现患病例数为54 610例,占13.69%;3年内诊断的现患病例数为140 019例,占35.09%,5年内诊断现患病例数为203 117例,占50.90%,即50.90%的现患病例能活过5 年,男性和女性例数分别为93 287例和109 830例,其中男性主要是大肠癌患者(17.36%),女性主要是乳腺癌患者(21.32%)。
肺癌是上海市发病和死亡均位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2002—2015年期间,上海市男性肺癌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为-0.13%(P=0.66),女性则显著上升,APC为4.54%(P<0.001)。经Joinpoint趋势分析,男性肺癌发病率在2002—2011年期间显著下降,APC为-1.34%(P<0.001),而2011—2015年显著上升,APC为3.30%(P<0.001);女性肺癌发病率在2002—2011年期间无明显变化趋势,较为平稳,而2011—2015年呈较快上升趋势,APC达15.25%(图3,P<0.001)。
表9 2016年上海市恶性肿瘤现患病例数和现患率Tab.9 The prevalence rate of cancer survivors in Shanghai, 2016
表10 2016年上海市现患患者前10位常见恶性肿瘤比例Tab.10 The proportion of top 10 most common cancers among cancer survivors in Shanghai, 2016
与发病率变化不同,2002—2015年间上海市男性肺癌死亡率呈缓慢持续下降趋势,APC为-0.72%(P=0.03),女性无明显变化趋势,APC为-0.46%(图3,P=0.25)。
男性肺癌M/I由2002年的0.86下降至2015年0.76,女性则由0.84下降到0.48。进一步分析肺癌诊断期别的变化,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I期比例均有明显上升, 2002年男性和女性I期比例仅分别为3.96%和3.72%,而2015年分别上升至11.08%和23.57%,尤其是2011年之后更为明显(图4)。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2002—2015年期间男性和女性鳞癌比例下降,腺癌比例持续上升,尤其是女性更为明显。男性2002年鳞癌比例为17.99%,腺癌为15.81%,而2015年两者比例分别为13.81%和34.46%。女性2002年鳞癌比例为5.03%,腺癌为28.76%,而2015年两者比例分别为1.14%和66.08%(图5)。
图3 2002—2015年上海市男女肺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Fig.3 Trends in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s and 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 for lung cancer by gender in Shanghai from 2002 to 2015
图4 2002—2015年上海市男女肺癌诊断期别分布Fig.4 Stage distribution of newly diagnosed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Shanghai from 2002 to 2015
需注意诊断期别不明和病理学类型不明的病例仍占一定比例,2015年诊断的肺癌病例无明确期别的比例超过50%,男性、女性肺癌无明确病理学分型(不详)的比例分别为40.63%和29.47%。
图5 2002—2015年上海市男女肺癌病理学类型分布Fig.5 Pathology distribution of newly diagnosed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Shanghai from 2002 to 2015
上海自2002年起开始实行覆盖全市范围的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数据质量较高,为综合分析全市居民的癌症负担奠定了基础。本文分析结果显示,全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97.33/10万,标化发病率为228.82/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低于女性,市区低于郊区,恶性肿瘤发病率自40岁起快速上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67.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95.99/10万。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市区和郊区基本持平,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
与2014年相比[10],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癌谱构成基本相当。发病人数有所增加,而标化发病率水平基本持平,与人口结构进一步老龄化有关。全市肺癌为发病首位恶性肿瘤,其次是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和乳腺癌。全市肺癌仍位居男性发病第1位,市区和郊区男性前5位肿瘤排位相同,均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和肝癌。与2014年一致,市区和郊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别为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但全市范围肺癌已上升成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全市女性肺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粗发病率较为接近,标化发病率甲状腺最高。
从发病年龄特征可以看出,在4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中,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恶性肿瘤发病率快速上升,发病人数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市区85岁及以上年龄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并高于80岁组,与发达国家如日本和美国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一致[11],而郊区85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率略有下降,可能与医疗条件限制相关的漏诊、其他疾病竞争死亡导致的恶性肿瘤诊断比例下降以及可能漏报等原因有关,全国肿瘤登记数据亦显示此特点,尤其是农村肿瘤登记地区[12]。
恶性肿瘤是上海市居民的第2位死因,占所有死亡原因的30.69%。尽管男性发病率与女性较为接近,但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与癌谱差异有关,女性常见瘤别如甲状腺癌和乳腺癌预后较好,尤其是郊区,差异更为明显。
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标化发病率186.39/10万),但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5.84/10万)[12]。上海市发病和死亡癌谱与全国存在较大差异。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依次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死亡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影响恶性肿瘤流行特征及变化的因素涉及社会、经济和政策各方面,包括人口老龄化程度、恶性肿瘤相关危险因素、筛查方法应用推广和筛查可及性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等。上海市近几十年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发病率持续下降,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等持续上升[13]。自2002年以来,上海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10]。这与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之一,全国领先的医疗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保证了恶性肿瘤的诊治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有关,同时也与癌谱变化、早诊早治项目开展[14-15]、体检和机会性筛查等有关。美国2019年癌症报告[16]显示,1991—2016年美国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与结直肠癌这4种常见肿瘤,与烟草控制、筛查早发现和治疗进展等行之有效的肿瘤防治措施有关。
2015年资料显示,肺癌已成为全市发病和死亡均居第1位的癌症。Joinpoint趋势分析显示,2011年是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趋势的拐点。男性肺癌发病率在2002—2011年期间显著下降,APC为-1.34%(P<0.001),而2011—2015年显著上升,APC为3.30%(P<0.001);女性肺癌发病率在2002—2011年期间无明显变化趋势,较为平稳,2011—2015年呈较快上升趋势,APC达15.25%(P<0.001)。而2011年后标化发病率的上升,并没有影响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死亡率在男性中呈缓慢持续下降趋势,APC为-0.72%(P=0.0 3),女性无明显变化趋势,A P C为-0.46%(P=0.25)。我们有关上海市区癌症长期趋势的研究表明,1973—2010年期间,男性肺癌发病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女性肺癌无明显改变[13]。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提示,较难用病因的改变来解释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率的变化,这可能与诊断方法的改进、筛查开展等有关。
2011年,美国国立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发现,与常规胸片相比,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SCT)的应用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17]。鉴于NLST试验结果,美国的指南推荐将LDCT作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手段[18-19],对于年龄55~80岁且吸烟大于600年支(每天1包,30年,以此类推),或者达到此标准的戒烟未满15年者,建议每年接受LDSCT筛查。由于LDSCT筛查较高的假阳性率以及随之带来的过度诊断、心理和经济负担等因素,因此美国的推荐中强调肺癌筛查方法应在重度吸烟者人群中开展。2018年版《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参考NLST研究结果与我国农村肺癌LDSCT筛查结果和经验,同时考虑我国肺癌发病特点及人口预期寿命,推荐肺癌高危人群为:年龄55~74岁、吸烟20包/年,或者戒烟不超过5年者[20]。全国多省市开展了肺癌早期筛查项目[21],上海多个社区肺癌筛查试点研究亦在开展[22-23],但目前多以研究性质为主,且项目亦在进行中,尚无死亡率变化等效果以及经济学评估报道[24]。
自2011年NLST试验结果以及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肺癌筛查指南公布后,LDSCT已被医疗机构广泛使用于诊断检查和体检中。上海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各大医院体检中心均开展LDSCT检查[25],一定比例的职工体检项目均包括LDSCT检查;同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了居民癌症防治知识,亦增加机会性筛查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肺癌的发现率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全市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率在2011年均呈现拐点,提示发病率上升可能与LDSCT广泛应用有关。如前所述,2011年前,男性由于烟草暴露下降等因素,市区1973—2010年期间肺癌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女性较为平稳[13],而在2011年之后,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女性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女性肺癌发现率较高有关,社区筛查试验也同样发现女性检出率更高,并且以腺癌为主[22]。本文2002—2015年新诊断肺癌患者的诊断时期别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I期比例和腺癌比例大幅上升,尤其是女性,进一步提示肺癌发病趋势变化与2011年后LDSCT广泛使用有关。但目前尚未开展体检数据标准化采集和统一管理,对各大医疗机构体检数据以及LDSCT各医院配置情况等尚未掌握,需要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阐明LDSCT应用对上海市肺癌发病趋势变化的影响。另外,危险因素的变化如吸烟、二手烟暴露、空气污染和室内环境污染等对肺癌发病率的影响亦不可忽视[26]。
肺癌的病因较为复杂,而常见的腺癌很大比例是非吸烟的女性患者[27],加上流行病学数据有限,这些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难以界定和量化,影响高危人群范围划定,而不同地区危险因素分布和发病特点等亦不同,同时考虑LDSCT较高的假阳性率、部分筛查出的肿瘤为惰性肿瘤等问题[21]。因此,鉴于本市肺癌发病和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体检覆盖及筛查技术服务可及性等因素,应进一步开展肺癌病因研究、社区筛查试点实施和评估以及体检等信息收集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经验和新技术进展,充分评估在本市开展社区肺癌LDSCT筛查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相关不确定性,同时继续开展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以更深入了解上海市肺癌负担和影响因素,并确立合理的防治策略。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市恶性肿瘤现患率为2.77%。随着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筛查和早发现工作的开展,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以及新治疗技术的应用等,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将导致本市癌症现患病例数不断增多。肿瘤现患和发病癌谱有一定差异,现患患者分布与历年肿瘤发病率和生存率等有关。上海每年约新增加3万例癌症患者。社区肿瘤患者随访服务应针对现患患者的分布特点和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和指导,同时探索适合社区转化推广的肿瘤患者干预管理适宜技术,切实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登记工作在癌症防控政策的制定及相关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市自1973年开始在市区开展肿瘤登记工作,2002年开始扩至全市,通过连续动态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为上海市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基础。但目前上海市肿瘤登记资料有近一半的病例缺乏诊断时期别信息,有1/3的病例无明确病理组织学信息,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肿瘤登记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推动规范诊治,收集更为详细的诊断期别和组织病理学信息,以提高肿瘤登记数据质量,进而更准确和清晰地分析上海市居民癌症负担。
为实现《“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上海市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2018—2030年)》等相关癌症防治目标,应基于上海市恶性肿瘤流行现状,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癌症综合防控策略,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肿瘤防治科学知识,促使居民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高危人群对适宜癌症早期筛查的顺应性。推进癌症机会性筛查,推广社区肿瘤患者干预管理适宜技术等,是降低上海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