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探究

2019-04-01 09:17王志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实践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向上的力量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总体而言,我国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文章以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为例,探索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升策略;安全心理保障

习近平同团中央第十八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中指出:“要广泛动员青年建功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联系服务青年,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近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体制不断得到强化,大学生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也是加强新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现状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出台青年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校青年志愿者总会等和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形成以校团委为指导,以青年志愿者总会为核心,以学院团总支为依托,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力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校院联合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均开展志愿服务立项活动,在全校范围内选取有专业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给予一定支持,推荐参加国家级、省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每年年底组织评选校级年度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于学校组织开展或者学院代表学校组织开展的校级及以上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参与人数10%的比例,评选单项优秀志愿者。

建有大学生志愿者网站,所有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最终的评价,以在网站发布相关通讯和照片为准。开发志愿服务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发布、志愿者招募,志愿者信息能够清楚地记录在系统中,提高了志愿者参与活动的便捷性,并长久地记录数据,使得志愿者信息有据可查。

经常性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旨在提升学生志愿者专业化的水平。如:本校每年开展一期三场培训,一是志愿理念、知识技能、志愿服务安全知识等基础教育培训;二是邀请市红十字会专家开展紧急救护培训,培训合格发放全国红十字会急救员证书;三是邀请市礼仪协会专家举办礼仪专业培训。注重志愿服务工作的对外交流,借鉴社会各界、各高校在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者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并付诸实践。

二、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一)工作体系

总体而言,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活动开展不够频繁、体制机制不过完善、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首先,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学生干部管理缺乏规范性。学校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学生干部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在日常工作中,如:志愿者信息统计错误、学时开具拖延、消息回复不及时等情况经常出现。另外,奖励机制的缺失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日常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学生组织在换届时缺少令人信服的对日常表现的记录,仅凭借回忆对参选人做出判断准确性欠缺。

其次,学生志愿服务网络管理系统与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没有形成有效对接,志愿者开展服务山东、服务威海新旧动能转换活动的过程中存在障碍。

再次,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的记录制度方面尚不健全。志愿者信息登记与保存、志愿服务学时证明的开具以及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等没有统一标准,各学院自成体系,秩序混乱。

(二)评价体系

(1)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的评价和激励仅限于每年评选校级年度先进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表彰形式为发放证书,活动形式非常单一。此外对单项志愿服务活动的评奖评优制度不完善。另,没有把志愿服务作为必修,学生参加积极性不高。

(2)志愿者信用评价体系缺失。由于缺乏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志愿者以各种理由中断或是退出志愿服务活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给主办方和相关志愿活动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本校和志愿服务中心的组织能力和信誉受到很大影响。

(3)校级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评选机制有待完善。优秀志愿者的评选是划分名额到学院,由学院进行推荐,学校在最终的认定环节存在把关不严等现象。全校志愿服务项目的总体水平较差,仅停留在组织开展志愿活动的表象中,没有能够深入挖掘,普遍缺乏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和沟通的渠道,社会影响力有待提升。

(三)保障体系

首先,志愿者的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岗位志愿者的招募,时间紧任务重,对志愿者缺乏专门的培训,服务质量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主办方和校方应注重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双提升。

其次,志愿者的安全保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志愿者本身就是参与大型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的,但不能因为自身是参与者就不注意个人的安全,只有志愿者本身安全才会让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

最后,志愿者的心理状态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大学生志愿者心理容易产生问题,比如对志愿者工作性质的认识不足和工作内容的估计不足,导致志愿者难以接受现实与期望的心理落差,甚至会萌发放弃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消极心态。有的志愿者不善沟通,在与主办方负责人的对接当中,轻则受到批评训斥,重则被勒令停止工作,强行劝退,志愿者难免会心理失衡,出现极端行为。遇到这些心理问题,主办方或校方并未提供心理上的疏导或援助,对志愿者心理状态的关心比较欠缺。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提升策略

(一)工作体系

(1)大学生志愿者注册、评价、考核、表彰一站式管理。将本校志愿者网络管理系统与威海团市委志愿服务管理平台进行对接。本校有1.4万注册志愿者,校内组织的志愿活动少,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广大志愿者的要求。与威海市志愿服务管理平台接轨以后,我校的注册志愿者信息将全部能在平台显现,整个威海市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都将通过此平台进行發布,所有注册志愿者均能通过登陆账号,了解相关信息,为本校志愿者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校开展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将相关通讯报道上传平台,团市委根据活动层次、影响力,可以将信息发布至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相关媒体,能够很好的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2)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作为必修,纳入学生拓展培养计划成绩管理办法。当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不低于40小时,得到服务单位好评,即可获得基准分10分。参评国家级/省/校/院表彰的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个人,获得相应荣誉的可额外加30/15/10/5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单次国家/省/校/院级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可额外加10/8/5/2分。参加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国家/省/校/院级荣誉,项目负责人按照25/20/10/5的分值等级加分,获大赛一/二/三/优秀奖的,可在对应等级加分基础上额外加10/8/5/2分,其他成员按照各项分值的1/2加分。

(3)健全志愿服务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首先,需要完善表彰机制,设立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专项奖励基金,给予学生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其次,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大学生志愿者的贡献被社会公众观察,通过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壮大,进而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建构社会认可机制。通过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档案,鼓励社会中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积极参考档案内容,增加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社会工作中优势。

(二)评价体系

(1)强化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的示范引领。通过政策引导、重点培育、项目资助等方式,建设一批活动规范有序、作用发挥明显、社会影响力强的示范性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推广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和管理经验、建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库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库的方式,引导带动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志愿服務评价体系的核心应当是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的社会价值,比如跟社会相关组织合作以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等,应当使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与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后期,本校将与威海市购买社会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深入合作,邀请项目专家库的专家对本校的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进行把关,吸收借鉴社会公益组织的成功经验,让大学生志愿服务走出校园,服务社会。

(2)建立完备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和志愿者的考核监督机制。建立本校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考评细则,志愿者、学生干部量化考评细则,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守信情况纳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诚信指标体系,对业务活动与志愿服务宗旨、性质严重不符的志愿服务组织建立退出机制;对志愿者不守诚信,对相关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的,加入黑名单,在志愿者所在单位进行通报。最终建设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3)明确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奖励激励形式。首先,为每一名注册志愿者建档立卡,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以单人单册的志愿服务活动记录本的形式,对每个人每一次的志愿服务进行详细记录,使其有据可循。其次,颁布本校志愿服务学时认定办法,以学时认定办法、志愿服务活动记录本为根据,统一学校和各学院志愿学时换算和认定细则。最后,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对志愿者进行相应的星级认定,明确奖励标准和依据,使得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更有动力。

(三)保障体系

(1)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是提高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创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交流平台、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采用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优秀的星级志愿者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每月一次召开威海地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论坛,各高校轮值举办,选树志愿者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以点带面,提升全威海市志愿者的能力和水平。

(2)为志愿者提供安全和法律保障。强制由组织单位、承办单位为全部志愿者购买保险。志愿者如果在市区范围以外开展志愿活动,必须有老师进行带队。志愿者人数达10人以上的,要求必须有专车接送,统一行动,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要一同乘车返回之后,方可自由行动。如不能一同往返的要说明原因,并办理请销假手续。志愿者开展活动期间最根本的安全保障还是得到法律的维护。目前很多志愿者相关法律只是地方性法律,不够完善。后期应将志愿者相关安全保障制度法律化,统一调整志愿服务关系,规范并指导志者愿服务事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3)加强对志愿者的心理辅导。校志愿服务中心设立志愿者心理服务站,邀请校内一级心理咨询师作为服务站指导教师,对有心理问题得不到舒缓的志愿者提供专业的帮助。心理咨询师运用认知调整、情商管理等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志愿者了解自身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使得志愿者可以较快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健康心态,进而以饱满的热情继续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 穆青.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2).

[2] 王为正.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探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2).

[3] 蔡振春.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6).

[4] 胡楠.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可行性分析—以南京地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06).

作者简介:王志辉(1982- ),男,山东蓬莱人,工程硕士,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者工作部部长,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研究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